汉服回归 · 发扬传统文化不能忘了衣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诗经·秦风·无衣》中的经典诗句,原本是表现秦军战士出征前高昂的士气。其中的“同袍”一词本指战友,如今被汉服爱好者们借用,成为了他们彼此间的称呼,以表达在汉服复兴中大家志同道合,互相勉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诗经·秦风·无衣》中的经典诗句,原本是表现秦军战士出征前高昂的士气。其中的“同袍”一词本指战友,如今被汉服爱好者们借用,成为了他们彼此间的称呼,以表达在汉服复兴中大家志同道合,互相勉励。
制度和形象的载体 - 中国国服到底是什么?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这固然是为了传扬我国的传统服饰,但是却也折射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能够展示国家形象的国服正装...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这固然是为了传扬我国的传统服饰,但是却也折射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能够展示国家形象的国服正装...
汉服、旗袍、中山装……你觉得中国当代“国服正装”应该是什么样? 假如能够穿越古今,该如何辨别来到了哪个朝代呢?最有效的办法或许就是从服饰上进行识别。汉服、唐装、中山装……历朝历代,中国人都有自己非常讲究的传统服饰,无论用于日常穿着还是重要的场合,都有代表自己鲜明民族特征和独特文化特征的服饰。
假如能够穿越古今,该如何辨别来到了哪个朝代呢?最有效的办法或许就是从服饰上进行识别。汉服、唐装、中山装……历朝历代,中国人都有自己非常讲究的传统服饰,无论用于日常穿着还是重要的场合,都有代表自己鲜明民族特征和独特文化特征的服饰。
历史学者顾晓鸣:汉服明后年或可引爆潮流 汉服发展如火如荼,对此,一直致力于汉服推广和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最近几年的积累,足以在明后年引爆汉服的时尚潮流。在未来,汉服一方面可以发展汉元素式的日常服装,另一反面,也可以形成成熟的礼服,应用于有仪式感的场合。
汉服发展如火如荼,对此,一直致力于汉服推广和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最近几年的积累,足以在明后年引爆汉服的时尚潮流。在未来,汉服一方面可以发展汉元素式的日常服装,另一反面,也可以形成成熟的礼服,应用于有仪式感的场合。
我与汉服二三事 接触汉服也有些年头了,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调戏各种汉服妹子。唔,中间发生过很多事,愉快的不愉快的,被理解或被误解。好在内心强大无所畏惧,一路走来还遇到了很多小伙伴。总之,还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