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春秋重大新闻:被中原诸侯长期看不上的秦楚联姻了
摘要:秦楚都处在春秋诸侯圈鄙视链的底端。
由于春秋时期的秦楚联姻,我们看到的资料都是楚娶秦嫁,秦国那边国君的夫人毫无记录,我们也有理由推测,秦楚之间必定不是单方面交往,而应该是互为姻亲。极有可能,也有不少楚国的芈氏公主嫁去了秦国。只是秦国在整个春秋时期都是边缘化国家,他们不与中原诸侯建立联系,他们的历史,自己不主动来报备,中原诸侯的史官也就没必要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了。
好了,已知秦楚有这么多桩联姻,那么,联姻的好处在哪里?
联姻就是联盟,秦楚结盟后,遇到困难就要一起上。在楚成王与秦国缔结关系之后,楚庄王时期,周边的庸国见楚国发生灾荒,想要趁你病要你命,联合戎、蛮濮等各族人一起骚扰楚国。联军来势汹汹,楚国也有点慌,甚至有了迁都的想法。最后,还是秦国和巴国出兵协助楚国干掉了庸国,“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解决了楚国西南的一大障碍。
合伙打架一时爽,一直合伙一直爽。有了一次美好的往来,再后来,秦楚都看对方很顺眼。秦景公嫁妹给楚共王后,两国更是进入了蜜月期。
首先是秦国又想在晋国背后戳一戳,派人请楚国发兵协助。楚国的令尹本来很不赞成,列举了一二三四五条反对理由,但楚共王是个讲义气的人,心里抱着打不过的想法,也还是要出兵帮帮秦国。结果,那场仗正巧遇到晋国发生饥荒,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秦国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然后,楚国想讨伐在晋楚间摇来晃去的郑国,令尹子囊也去秦国请他们出兵。秦国也不推辞,派了右大夫跟随楚国进击。郑国一看,这哪里招架得住,二话不说就举白旗投降。秦楚联军于是调转方向,又去打一心跟着晋国混的宋国。这些动作,对秦楚来说完全同仇敌忾,楚国以打小弟的方式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秦国呢,只要能让晋国不高兴,他就高兴。
当年,晋国发现郑国倒了风向,又一次纠集联军去打郑国,郑国还能说啥?再次举白旗,又跟晋国结了盟。当晋国全军在外的空隙,秦楚一合计,让秦国去晋国本土骚扰,即使不能造成多大伤害,也要侮辱他们一下。于是,秦国两位庶长大摇大摆去晋国,打得晋军大败。
第二年,因为小弟郑国又跑了,楚国又双叒叕得行动了。秦楚再次联军开向宋国。怎么打宋国呢?是手滑了吗?完全没有,你打我小弟,我打你跟班,公平呀。秦楚合作得越来越顺手。
等春秋版图东南角的吴国逐渐崛起,晋国有意扶持吴国对付楚国的时候,秦楚的联盟依然固若金汤。甭管楚国的敌人是谁,反正,楚国指哪打哪儿,要打吴国就打吴国。听说吴国有准备,两国这才调转车头,跑到郑国土地上撒野。联军打得郑国毫无还手之力,抓到的郑国俘虏,楚国人还大方地把他们献给了秦国。楚国不把秦国当小弟,秦国也不对楚国献媚讨好,两国完全是平等的兄弟情谊。
总之,整个秦楚蜜月期,秦国跟着楚国,捡到了不少便宜,出了很多口恶气,楚国也因为有秦国的帮忙,在争霸的路上畅通了许多。两国的合作,完全是互利互惠的。
秦楚在春秋时代意义最深刻的一次合作,还要算伍子胥带着吴国攻破楚国首都那次。吴国长驱直入,在楚国大搞破坏,年幼的楚昭王只好扶老携幼一路逃到深山老林。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没有任何楚国官方开的证明,以个人名义翻山越岭只身入秦去求秦国援助。秦哀公本来不打算出兵,可细算了一笔账:一来楚昭王是他外甥;二来,秦楚前面的关系都很不错,休戚与共了那么多年,楚国如果败亡了,秦国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三来,申包胥也太能哭了,一连在秦国宫外暴风哭泣了7天7夜,终于也感化了秦哀公。
秦哀公把申包胥叫进门,说要给他唱一首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才开始吼第一句,申包胥就秒懂了,跪在地上一连磕了九个响头表示感谢。随后,申包胥带着秦国五百辆兵车的配置前去救楚。恰逢吴国内乱,吴国的世仇越国也在背后捣乱,吴人无心恋战,在秦楚的夹击下,节节败退,一退就退回了老家。楚国终于得以光复。

“申包胥哭秦庭”。来源/电视剧《孙子大传》剧照
收拾完残局,秦国人还顺手跟着楚国去灭了唐国。为啥要灭唐呢?当初吴国人来打楚国时,唐国人眼睛没有擦亮,或者说不该孤注一掷,把宝全压在吴国身上,跟他们站在一条战线。唐国的结局就是典型的做人不留一线,日后永不相见。
相爱相杀的CP
此后,历史的车轮滚进了战国,哪怕国际局势完全不一样,秦楚也一直保持了联姻的传统。就像张仪说的:“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
秦楚在战国时期分别有哪些嫁娶呢?
首先,楚宣王娶了一位秦女,按《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楚宣王娶秦女在楚宣王十三年,秦孝公五年,因此推测这位秦女是秦孝公之妹。礼尚往来,互为婚姻,随后,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就纳了一位楚女,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宣太后。宣太后在位期间,任用弟弟魏冉,俩人都是秦楚派。虽然秦昭襄王的战略目标是打击楚国,可是,魏冉和宣太后强势期,秦楚的关系一直在被缓和。甚至,在宣太后的主持下,秦昭襄王在位的第二年(楚怀王二十四年),就迎娶了一位楚国姑娘,历史上称为叶阳后。
秦昭襄王时期,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并死在了秦国,这一时期,秦楚关系可以说冷到了冰点,可是,在宣太后等人的紧密斡旋下,秦昭襄王十五年,秦楚还是靠联姻缓和关系,新上位的楚顷襄王又娶了一位秦国公主。输出一位,接纳一位,接下来,秦国这边轮到了秦昭襄王的儿子安国君迎娶楚女。安国君的夫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华阳夫人。她虽然很得宠,但没有儿子,在吕不韦一通暗箱骚操作下,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养子。为了表示对养母的敬爱,异人还特地改了名字,叫子楚。强行翻译下来就是,楚国人的儿子。也就是这位子楚,后来生出了一代大帝秦始皇。
通盘看下来,进入战国后,秦国除了从怀公到献公那四五代内乱时期,秦楚几乎代代都有联姻。而且,也正是因为秦楚联姻,历史的拐角,就山路十八弯般地拐到了嬴政的隆重登场。从这个角度说,好像是楚国成全了秦国,成全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如果没有楚国,没有华阳夫人,安国君娶的是另一位可以生子的夫人,异人就不知道要去哪个犄角旮旯里生活了。秦始皇,或许也只能做秦国普普通通的一个贵族。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所以,秦的统一,或者说在秦始皇这一代人手里被统一,楚国至少促成了很大一步。
可自古就有句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似乎生来就是跟秦国为敌的。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句话,或者说,正是因为楚国有这个实力,才有人编出了这句谶语。那么,为什么楚国最能推翻秦国的统治呢?
秦一统六国后,对六国实施了高压政策,强推秦制,但在六国都遭到了各种形式的抵触。但不同的是,燕赵韩魏齐在变法强国的途中,都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主要任用的都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有的国家甚至一开始就不靠贵族成员。所以,当国家败亡,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换个场地就行,而他们剩余的王室成员,团结度和凝聚力都远远不够组织起有力的反抗,只能在背后画个圈圈诅咒。
楚国则不一样,自春秋以来,楚国一直没怎么改变国政,虽然他们也会消灭强势的贵族,比如楚庄王除斗氏,但无论怎么折腾,楚国的大小政事,还是全权交由贵族分管。最亲的王子们分管最大的职务,从令尹、司马,到左尹、右尹,都由王子包揽,再稍微疏远一点的贵族,就会被分派到底下各县、各封地当统治者,所以,楚国的内部虽然可能会腐朽,但遇到问题时,他们完全是心向楚国。所以,屈原在失望后会投江,而不是投奔他国。更所以,楚国灭亡后,楚国贵族想的是光复大楚,而不是苟且偷安。扛起倒秦大旗的,只能是楚国。
秦楚,一对孽缘的CP,锁死了吧。
参考书目:《左传》《国语》《史记》《礼记》《绎史》《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 》
END
作者丨大梁如姬编辑 | 詹茜卉校对 | 臧晓彤排版 | 于嘉夫
本文来自公众号 @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