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娇莺】花朝记汉服刺绣菊花对襟3m齐胸裙春夏复古清新日常女装
【娇莺】花朝记汉服刺绣菊花对襟3m齐胸裙春夏复古清新日常女装
气泡水 花朝记汉服原创夏日特饮 唐制对襟衫双层齐胸汉元素连衣裙
气泡水 花朝记汉服原创夏日特饮 唐制对襟衫双层齐胸汉元素连衣裙
龟兹故梦 胡旋舞 花朝记汉服唐背子浅交领对襟衫4.5m间色交窬裙女
龟兹故梦 胡旋舞 花朝记汉服唐背子浅交领对襟衫4.5m间色交窬裙女
龟兹故梦 烟袅袅 花朝记汉服原创唐背子对襟衫八破四米摆交窬裙女
龟兹故梦 烟袅袅 花朝记汉服原创唐背子对襟衫八破四米摆交窬裙女

汉服推荐

别只光顾着过清明节,花朝也是古代的“踏青节”之一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人们对踏青赏花这项活动一向乐此不疲。

春日来临,人们对踏青赏花这项活动一向乐此不疲,古人也是如此,在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下,一个以庆祝“百花生日”的节日应运而生——花朝节

花朝节的诞生,是个秘密

周处《风土记》里说:“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杨万里《诚斋诗话》里说:“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

《翰墨记》里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光山县志》里说: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之说。

还有……最早有“百花生日”记载的书是先秦时期的《陶朱公书》……但我们不须记得这么多,我们只须记得——我们有个节日叫“花朝”。

晋代《风土记》中,第一次出现了“花朝月夕”这个词。不过,“花朝”是不是指花朝节呢?从字面上来说,这个词语不过是说有花的早上和有月亮的晚上,过不过节,未可知。

唐宋时期的花朝节过得是热热闹闹、风风火火,又一点不像一个刚刚出现的节日。所以,如果说花朝节诞生于唐朝,似乎又晚了点。

[明] 仇英 (款)《花神》

花朝之风俗因地不同,在漫长的岁月里,各种习俗逐渐累加、各地之间互相影响,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王公贵族、文人墨客、普通百姓都能参与其中的节日。

花朝节诞生在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中,它被誉为“百花生日”,而它的生日却是一个未解之谜。

花朝节•过节指南

花朝节到了该怎么过?如果你还没有拿定主意,可以从古人的风俗里寻点乐子。

宜踏春

在古人的生活中,花朝节宜踏春、上巳节宜踏春、清明节宜踏春……

在所有踏春的节日里,花朝节在二月、上巳节在三月、清明节在四月,花朝节在时间上拔得头筹,所以,“花朝”不仅代表着一年的花期从此时开始,也掀起了人们“踏春”的热潮。

夜晚聚众提灯游行,谓之“花神灯”《博异记》、《镇洋县志》记载了赏红的习俗: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

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赏红的作用1赏花2护花3间接祭祀花神和本花4为自己祈福5竞赛。

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有的花农植花栽花插花载盆景,花市各色的花品,逛花市。唐宋时期好雅集,贵族士人郊游雅宴,于花下设行障坐席,女子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于亭边流水边烹茶对吟,传花令,抽花签,斗草,写诗,赏花,饮酒赋诗,观看歌舞,欢声笑语,持续不断,落花满天飞,拂了一身还满,醉倒于花下,甚是风雅。日本也有花朝节,樱花会,其风雅即如同唐宋,贵族于樱花下行雅,后来民间每个家庭带着家人于花下饮宴歌舞,不醉不归。

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明代:“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清以前士人贵族的过节方式一直变化不大。并兴写关于花的诗词,不仅雅士文人,童叟百姓皆在那天为最爱的花抒写下动人的篇章并进行评赏。

除了赏花,还有扑蝶的习俗。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然而,花朝节也因为入春不久,有时候会遇到些突发情况——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尤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

尤其是在北方,初春乍暖还寒,寒风中夹还杂着砂砾。冷不丁的一场“倒春寒”却被花朝节遇上了,岂不扫兴?

宜聚餐

过生日,少不了生日宴。给百花庆生,亦当如此。所以,花朝节又提供了一个聚餐的理由。

“……每遇良辰美景,月夕花朝,张弦管以追欢,启盘筵而召侣,周旋有礼,揖让无哗,樽酒不空,座客常满,王衍之冰壶转莹,嵇康之玉岫宁颓,其礼让谦恭,又如此也……”

——《唐文拾遗》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

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一到花朝节就高朋满座、觥筹交错、饮酒赋诗。文人们的花朝节,离不开食物,离不开聚会。

[宋] 赵佶《文会图》

花朝节还得吃“花糕”,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但传说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年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这也是食花糕的由来。

“唐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近臣。”

——《山堂肆考》

清代的时候,花糕还衍生出了新功能——防治腰疼,所以,花糕得了一个新名字“撑腰糕”。

“二十二日花朝,群卉遍系红彩,家食年糕可免腰疼,谓之撑腰糕”

——《青浦县志》

花朝节这天,当官的还得请老百姓吃饭。

“宋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

——《风土记》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此日帅守、县守,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之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

宜恋爱

谁说中国没有情人节?

不仅牛郎织女来相会的“七夕”是传统的情人节,花朝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之一。

花朝月夜动春心

谁忍相思不相见

——《春别应令诗》 梁元帝萧绎

群芳斗艳、莺歌燕舞,一看就是——“一阵春雨过后,又到了动物XX的季节……”(脑补一波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

花都开好了,你不想恋爱吗?

古人认为,花朝时节,花开遍地,这都是好兆头,所以这样的日子也是“嫁娶、纳彩、问名”的吉利日子。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当然要约上心爱之人,不辜负好春光啊!

花朝节,为何渐行渐远?

古时候的花朝节是一个不论地域、不论地位全民皆为之庆祝的节日,而今天“花朝节”已经变得鲜为人知,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花朝月夕”只剩下了“月夕”中秋节,而“花朝”不再有那么多人为之庆祝,原因何在?

即使如此,花朝节依然有存在的价值,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了给我们自己一个出门走走由头——离开钢筋水泥的大楼,去充满植物芬芳的草地奔跑,为新的如花绽放的一年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