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鹤唳华亭》里的宋代服饰美学你喜欢吗?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名物、服饰、艺术、风俗无不透露着宋制风格!

近期,好看的电视剧真是层出不穷,

可小编却被一部剧给吸引到了,

它就是《鹤唳华亭》!!

《鹤唳华亭》海报

除了精彩的剧情,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美!

名物、服饰、艺术、

风俗无不透露着宋制风格。

那么这次,我们透过古装剧

能学到什么服饰文化呢——

比如剧中中书令所穿方心曲领

和貂蝉冠式样的首服,

在宋朝相关的画卷上,

是有确切的历史依据的。

太子冠礼仪式上,

一排一排的饰品呈现,

玉珠九旒,素纱中单,

五章玄衣,九章纁裳,玉带,

名字当中就自带美感,

主角罗晋身着饰品,

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

好像是跨越了千年的宋代之美,

再现于世一般。

剧中还切实的还原了古代生活的细节,

比如,古代暖手炉的使用方法:

再接着还有:点茶

“搅动茶膏,渐加击拂;

手轻筅中,指绕腕旋”,

和《大观茶论》中记载的一模一样。

每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

每一步都像是在回望历史。

看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想必已经勾起你心中对中国风的喜爱了吧。

当唐朝落下帷幕,如同一场繁花落尽。

姹紫嫣红风雨之后落英纷纷,接踵而来的宋朝在服饰上的风格迂回婉转成另一种景致。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华亭鹤唳”,典出《世说新语》。晋惠帝太安二年,“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大意是指感慨生平,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宋徽宗“御画并书”的《瑞鹤图》颇为点题,既是祥瑞华丽,又预示着大厦将倾。当时的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阶段,却又有 “国运兴隆”的希望。皇太子萧定权如禁中之鹤,看似自由却又身不由己。

北宋 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宋徽宗御题中,正好有“唳”“鹤”两字

《瑞鹤图》是艺术史上难得的诗、书、画皆为上品的佳作。宋徽宗艺术造诣极高,尤其体现在书法艺术的独创。

剧中书法和人物介绍字幕,都是瘦金体。这种宋徽宗自创的字体很有个性,笔迹劲瘦又风姿绰约,贵气傲娇,一般人学不来。按字形本应该叫“瘦筋体”,用“金”替代“筋”,是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尊重。潮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电视剧《鹤唳华亭》剧照

除了书法,肯定少不了宋画。宋画是古典写实主义的巅峰,导致后来诸多绘画风格流派,无不是以宋画为学习起点。例如太子行宫中雪夜读书,屏风中的《溪山雪意图卷》,太子与卢尚书话别时,卢尚书家中的《雪竹图》挂轴,都对故事环境和人物塑造上,起到补充作用。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宋 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五代 徐熙《雪竹图》

而陈设豪华的皇帝寝宫,目之所及,都是震古烁今的大师名作。糊了一整面墙的《千里江山图》就不说了,郭熙的《早春图》,为了符合年代,还特地去掉了乾隆题款。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北宋 郭熙 早春图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这张画在BBC纪录片《文明》出现过,解说词把李成归为“第一代山水画大师”

剧中背景古画来源:南宋 陈容 《九龙图》(局部)

点茶之美

宋代创制的点茶法为当时风尚,在茶艺要求上非常复杂。

“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剧中多次细腻描摹点茶场面,令人大饱眼福。

《鹤唳华亭》剧照
《鹤唳华亭》剧照

仔细看杯子,居然是唐代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西安何家村出土过一个。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文会图》局部

除了茶具,器物的精美还体现在酒具上,说到宋代瓷器,一定绕不开“雨过天清云破处”的汝窑,剧中复刻了一件现存的汝窑极品,青瓷莲花式温碗。

《鹤唳华亭》剧照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服饰之美

《鹤唳华亭》对宋朝男装出现了穿襕衫的细节。

《鹤唳华亭》剧照

《宋史·舆服志》:襕衫,“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襕衫,出现于唐,流行于宋明。两宋时期的襕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宋 陆信忠《十六罗汉图轴 迦理迦尊者》
宋 周季常 《五百罗汉图轴·应身观音》
《鹤唳华亭》剧照
五代周文矩《重评会棋图》

另一个场景的皇帝,一身装束则特别《听琴图》。

《鹤唳华亭》剧照
《听琴图》

礼仪之美

《鹤唳华亭》剧照
宋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局部
《鹤唳华亭》剧照
元人绘《赵鼎像》
《鹤唳华亭》海报
宋 萧照 《中兴瑞应图》
《鹤唳华亭》剧照

剧中的凤冠神还原了宋代皇后画像——

《鹤唳华亭》中苗圃饰演赵贵妃
昭宪太后画像

瑕不掩瑜:一些与复原图中的差距

《鹤唳华亭》剧照

还有一些书画穿帮镜头,前一秒明明是瘦金体,镜头拉近又变成了普通楷书。皇帝寝宫墙上好好的《阆苑女仙图卷》,忽然又跑到卢尚书家里去,而且截取的画面和大小比例都不同。

五代 阮郜《阆苑女仙图卷》局部

瑕不掩瑜,整体而言,《鹤唳华亭》用清淡、幽隐的宋代美学打底,暗透出一种被笼罩生在帝王将相家的无可奈何,与整部剧的基调还是相符合的。

(文:无LIAO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