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个中国男人,活成了顶级传说
摘要:嵇康,魏晋时期名士组合“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正是当时全天下数一数二的玄学家。如阮籍在著作《大人先生传》中提出,“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主张以“无君”的虚旷之心对待世俗名教。嵇康则在《释弘论》中提出了玄学最具代表性的口号:“越名教而任自然。”所谓名教,即以儒家学说为名,教化世人遵从统治阶层的命令。说白了就是利用儒家学说的部分原理,来证明司马氏篡位的合法性。嵇康公然宣传“越名教而任自然”,很显然是正面硬刚司马氏篡位行为,有种步“孔融骂曹操”后尘的意味。这种不屑与世间俗人同流合污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以避世之名,批判世俗政治的行为,却是相当危险的。对于这一点,山涛大抵是最明白的。虽然他接受了司马氏的授官,重返朝堂,为司马家族鞍前马后地操劳着。在世人眼中,他早已不算是过去隐匿竹林,对酒当歌的风流名士。但在山涛心里,他似乎从未忘记昔日与自己一同在竹林中痛饮的朋友嵇康。听闻曾经的挚友对世俗的批判如此之过,山涛也担心,司马氏未来会对嵇康动手。因此,在吏部尚书郎(相当于如今的副部级高官)任期将满时,山涛像朝廷推荐嵇康代替自己出任此官职,以求通过政治身份,庇护好友一生平安。不过,嵇康果真应了山涛的担心。山涛没得到挚友的当面应承,反而招来了一封嵇康手书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这封信就是专门写给山涛的。信的开头第一句,嵇康直接说山涛不够了解自己,有何资格互称知己,公开提出与山涛老死不相往来。在世人眼中,这封信的出现,算是嵇康和山涛彻底决裂了。

▲赵孟頫版《与山巨源绝交书》。
但实际上,这封信的内容,除了第一句之外,后面几乎没有再出现过说山涛不是的字句了。信件的内容,看起来更像是嵇康与山涛的诀别。其中一句:“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嵇康这是借绝交之名,讽刺成汤、周武王得位不正,言外骂的是司马氏集团倡导的虚伪礼法。正如后来鲁迅先生所说:“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氏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因此,与其说,《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对山涛的态度,倒不如说这是给司马氏集团下的最后通牒——老子我就是看不上你的官职,找谁当说客都没用。而嵇康的选择,最终也注定了他将以一死来全竹林名士之节。当时,嵇康有个好友叫吕安,吕安的妻子徐氏遭其哥哥吕巽迷奸,嵇康曾劝吕安家丑不可外扬。不曾想,内心不安的吕巽恶人先告状,以吕安殴打母亲为由,告其不孝,使吕安流放外地。吕安求助于嵇康,嵇康愤然挺身而出,为朋友辩护。而先前被其无意间羞辱过的钟会,终于抓住了机会向当权的司马昭进言,说嵇康明目张胆反汤、武,薄周、孔,说明人家跟咱不是一条心,留着也是祸害,干脆一并端了。想起嵇康,司马昭心里多半应该也是赞成钟会的。毕竟嵇康是当时的名士,其作用与当年的孔融是一样的。留着,等同坐实了自己篡位者的身份。于是,此刻,嵇康非死不可。
嵇康下狱后,自知命不久矣,便自行着手安排后事。嵇康有一对尚未成年的儿女,为了孩子的未来,便找来了曾经正式书面绝交的山涛,并对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可见即便到了最后,撇开政见因素,嵇康和山涛二人仍是知己。
4
景元四年(263年),在吕安案尘埃落定后,嵇康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刑之日,洛阳城内三千太学生集体上疏请愿,恳求权臣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当中负责教学事务。不过,见其民间影响力甚广,司马昭更坚信嵇康必须死。临刑前,眼见时间还早,嵇康向其兄要来一把古琴,在世人面前弹起了《广陵散》,最后一次展现竹林名士该有的风度。铮铮琴声,幽幽曲调,铺天盖地,无不令在场诸人动容。一曲终了,嵇康仰天长叹,说:“《广陵散》今绝矣!”随后,从容就戮,时年仅40岁。世人皆道,嵇康之死完全是因其不忠于司马氏所导致的。然而在嵇康临死前留下的一份《家诫》中,却又告知儿子嵇绍要遵从礼教,做一个忠君爱国之人。或许,在嵇康心里,他并不是反对司马氏代曹魏坐天下,而是想要从一而终。因此不难理解,嵇康让自己儿子嵇绍忠于司马氏,其实也只是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遗志,从一而终,好好辅佐明君,治理天下。嵇康死后,魂归故里,竹林之风,不复存在。

▲张大千画作《竹林七贤》。
曾经的竹林名士,嵇康的好友阮籍,在目睹了好友的惨状后,决定为司马昭书写《劝进表》,助其夺位。但本意并不想卷入政治斗争的阮籍,做了这件让自己讨厌自己的事情后,也郁闷不已,不久即随嵇康之后离开人世。而山涛,则继续在司马氏掌控的朝堂中,平步青云。对于好友临终所托,他没有顾及前嫌,悉心教导,嵇绍在他的教导下,成了后世文天祥笔下“嵇侍中血”的原型人物。至于阮咸、王戎、刘伶等,嵇康不在了,竹林之游也就散了。阮咸、王戎步山涛之路,入朝为官,而刘伶除了喝酒,啥也不能了。王戎见其可怜,将其招到自己手下当参军。但不久之后,刘伶还是辞官回家了。这些人当中,唯有当年给嵇康拉风箱的向秀最受打击。在嵇康遇害前,他始终居于庙堂之外。而嵇康死后,他也逐渐大彻大悟,出山为官,以图避祸。在前往洛阳面见新君主司马炎的时候,向秀特意绕道嵇康故居。想起昔日与好友游宴竹林的美好时光,向秀悲从中来,含泪提笔写下《思旧赋》: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竹林已经消亡,净土不复存在。
参考资料: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2000年
[晋]阮籍:《阮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年
曹旭:《竹林七贤》,中华书局,2009年
黄海艳:《从<世说新语>管窥魏晋名士的群体人格》,《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1期
王鑫:《从<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嵇康与山涛的关系》,《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