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汉服秀上“仙女落泪”的90后火了。
摘要:她所喜欢的是一件小众的事儿,更多的人因她爱上了汉服的美。
动找回中国人遗失的记忆,并悄悄影响着异国他乡的外国人。



因为听月,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了汉服,并且穿上了汉服。
听月的生活也被汉服影响着,如今,汉服已经成了这位90后姑娘生命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她平日里会穿着汉服射箭,弹古筝,练书法,

穿着汉服做演讲,

穿着汉服逛博物馆,

穿着汉服登泰山,

穿着汉服在上海坐地铁,

穿着汉服在青岛大快朵颐,

即使旁边谈业务的是悉尼Dior老大,
姑娘穿着汉服也是一点儿都不怯场。

捣鼓起了汉服设计和手工珠宝首饰设计,
现在无论是做簪子、做发型和美妆都不在话下,
就她的话说,
“活生生成了十项全能。”

由从前穿着汉服被人偷拍和指指点点时会害羞,到练就一身旁若无人的真功夫。
慢慢的,姑娘发现,环境也在变化。
最初,他们当她是“怪物”,然后,他们觉得她在cosplay,再然后,他们开始习惯,开始只由衷地赞叹:“好美啊。”
对于中国传统服饰的热爱,突然在90后的身上,隔代复兴。

就像姑娘在回国后成都地铁一号线上的一次遭遇。
车窗上倒映着背后的小哥,拿着手机对着她的背影拍不释手,边拍边嘀咕:“可惜拍不到正脸。”
听月回头:“可以拍正脸呀。”
小哥反倒不好意思了:“真的吗?可以拍吗?”
姑娘对着镜头,笑了起来。
“你穿的,是汉服吧。”突然间,姑娘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从当初那个纯粹因为美丽的衣裳而爱上汉服的姑娘,到如今为了传播汉服文化竭尽全力的汉服控。
一路走来,其实听月期间也有受到过质疑、批评,比如很多人说她“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穿汉服想出出名”......这些诋毁让她一度想放弃,退出汉服圈。
幸好,这么多年过去,听月咬牙挺过来了,从最开始夭折的小面馆,到糕点店到主题工作室,再到属于自己的汉服文化公司,成了霸道女总裁......
她仍旧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只为了将汉服的美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单单2019年这一年,她就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参加华服元素校服设计,把汉服元素融进了校服里,这项设计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厅校服设计大赛”铜奖~

悉尼汉服快闪,
共青团中央都来打call;

还和泸州老窖来了个跨界合作,
推出了联名汉服果酒,
这造型实在是太美了~
不喝就摆在那也洗眼睛呐~

也获得了很多外界的鼓励和肯定,
登上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
被主持人朱迅邀请登上央视采访,
被中国日报专栏报道......



而每一年,她还有无法绕过的大事,就是参加各种汉服秀,为了向更多的人来展示汉服文化。
每一次活动她都是精心准备,2020年10月在成都参加的那场汉服秀也是如此,为了这次汉服秀她准备了2个月,两件曳撒是亲自烫褶做的,花了三天做道具,手上满是热熔胶烫起来的水泡,有一件样衣在秀开场前一天还在赶制,准备上场的前一天几乎整宿没睡......
结果官方宣布汉服秀取消,她终于委屈到“梨花带雨”。

而当后来经过所有人的争取,
官方宣布走秀可以进行下去时,
她又立马调整状态,完成 了表演,专业~
怪不得有人赞赏地说她“哭得梨花带雨,
笑得倾国倾城”~

结果,没想到她就火了,微博和抖音上四处都可以看到她现场“仙女落泪”的消息,抖音上点赞林林总总都有五百来万。姑娘还专门对外发了视频,说这次再度走红纯属意外,但是她对汉服的爱,可见一斑了。
这位90后姑娘身上最动人的一点在于,千帆过尽,唯一不变的是汉服,她依然是那个初心仍在的姑娘——
“我只是想把遗失的中国传统寻回来,让更多人喜欢汉服文化,感受汉服文化的魅力。”


听月着汉服拍摄主题为“敦煌”的写真。滚动查看更多
当我们大多数人在犹犹豫豫和彷徨中渡过每一天的时候,在距离中国8000公里的澳洲,有位90后姑娘选择放弃一切,在奋不顾身中挥霍自己的汉服梦,心思单纯而美好,而今她回国把梦做得更甜。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次机会,能让你不顾一切地去做一件事?很多人因为怕会选择止步不前,怕输了就再也翻不了身,怕朋友投来嘲笑,怕家人失望的目光。
听月说:“其实我也一样,我也怕。
可我更怕的是,在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中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在平淡安逸的柴米油盐里丢掉了梦想的渴求,人生短短几十年,我怕我年老时躺在摇椅上,黯然神伤,后悔当初为什么下不了决心去搏一次。我怕再不疯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为何如此执着?只因心中有个梦,梦里有诗,有酒,有茶,有花,还有我心中,最美的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