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一辈子基本没工作,整天游山玩水,李白的钱从哪儿来?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李白(公元701年-762年) 家境殷实财大气粗的商贾人家 根据《新唐书李白传》《草堂集序》等史料的记载。

还有一群人,是李白的狂热粉丝。李白的好友中不乏一些他的好友崇拜者,但大多经济条件一般。而那些花功夫追星给李白“打赏”的,不乏大户子弟。其中最著名的是原泾县县令、诗人汪伦。清代袁枚写的《随园诗话补遗》曾记载了关于汪伦的故事:本来李白不认识汪伦,是汪伦听说李白居住在李阳冰家里,便写信给李白说:“先生您喜欢旅游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非常漂亮。先生您喜欢饮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可以让您喝个痛快。”(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到这封信就动了心,欣然前往汪伦所在之处,结果却并没有发现汪伦心中所说的景象。汪伦热情地将他请进家中,以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招待李白,并解释到:十里桃花是我家十里外一片潭水的名字,而万家酒店是酒楼的招牌名。

汪伦为李白践行绘画

一般人听了这番解释,肯定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愚弄。但李白是性情中人,认为汪伦招待自己的心是真诚的,便留下来住了几日,天天吃汪伦的喝汪伦的。临别时分,汪伦送了他八匹名马和十缎官锦,还表演了一番当地民俗“踏歌”为李白践行。李白大受感动,赠一诗以感谢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另一位李白的铁粉是魏万,上演了一出千里追星的好戏。他跟着李白的行程跑遍了开封、鲁南、江东等地,最终到了扬州才见到李白,二人一起游览金陵城(万之日,不远命驾,江东访白)。魏万论年龄是李白的晚辈,特地准备了礼物拜访。李白很欣赏这个年轻人,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大有名气。

李白名动天下后,走到哪里,就会有一些粉丝前来寻求见面,然后给李白一些赠礼。所以,李白如果没有在战乱之地,再怎么穷困也不至于饿死。

国家奖赏

皇帝给足了解聘工资

经过不懈的努力,李白打通了朝廷高官贺知章等人和唐玄宗御妹玉真公主的关系,再凭借自己的诗名,终于被玄宗注意到了。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召李白入宫觐见,行天子降阶之礼,并为李白亲手调羹,问其对国事和社会的看法。别看平时李白作出一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高傲范儿,这时他的内心无比激动,毕竟能够得到皇帝礼遇,搁谁不兴奋呢?而且,这也是他离自己的理想抱负最近的时候。唐玄宗看重李白的文才,令其入奉翰林,做自己的御用文人,每到需要宴请或郊游的场合,都会叫他去写诗文。如果一直干下去,李白喝酒作乐的钱自然就不用愁了。本就非常自信的李白,走到哪都尽情抒发自己的得意之情,这从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中的“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可见一斑。李白在翰林院供职时,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多次在半醉半醒完成上交皇帝的诗文任务,但是基本上都写的很好,因而得到的赏赐也不少。他起初很感激玄宗的“知遇之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久而久之,李白发现玄宗并未将他当做经邦济世的宰辅之才来看,倍感失望,本就酷爱饮酒的他更加醉生梦死,自称是“酒中仙人”。又因为李白文才卓越而又狂傲自大,朝中不少人对他心生嫉妒,针对他的流言和中伤也就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在一次觐见皇帝的过程中,李白伸出脚来,让玄宗最宠信的太监高力士给自己脱下靴子。位高权重的高力士当然不愿意,还是玄宗主动解围,让身边的小宦官去给李白脱靴,于是就有了“力士脱靴”的典故。而这就为李白后来的翻车埋下了伏笔。

油画“力士脱靴”

当时,唐玄宗已经开始宠信杨贵妃,有时让李白给其写写诗文,如《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等。这一天,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赏花,让李白为此情此景提写新赋。李白恰好又在醉酒状态,提笔便诗三首《清平调》。本来这三首是把杨贵妃夸出花来的诗句,杨贵妃也挺喜欢。结果其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惹了祸,高力士抓住机会对她说:这是把您比作西汉祸乱后宫的妖姬赵飞燕呢!这下惹怒了杨贵妃。结果,唐玄宗想要提拔李白做位列中枢的中书舍人时,被杨贵妃的枕边风给阻止了。

李白题写《清平调》绘画

其实,这件事还不至于让玄宗马上赶李白走,以高力士和杨贵妃的身份,犯不着去担心李白冒犯自己的地位,只是想打击一下李白的傲气罢了。但是,李白自己却发现在朝廷里越来越待不下去(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没有施展自己所认为的经济之才的机会,朝中腐败堕落的风气与现象让他看不惯,自己的性格也得罪了一些心胸狭窄的官吏(如张说的儿子)。李白最终决定请辞。尽管他诗才当世一绝,但大唐人才济济,玄宗认为少他一个不少,便接受了请辞。唐玄宗还是表现出了帝王的大度,赏赐了他一大笔金钱“放还”。这份赏金,足够李白支撑好一段时日。此时的李白已年逾不惑,再没有当初出川时那样阔绰的身家,大手大脚的习惯也收敛了一些。他在东鲁置办了房产和田产,还经营了一些生意,用来养家糊口。尽管如此,他视钱财如尘土的性格还在,喝酒一定要喝名贵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电视剧《大唐歌飞》中的李白

后来,他在安史之乱时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也曾得到五百金的赏赐,不过这一回他却因政治短视栽了跟头,被先下狱后流放。

自产自销

一手卖文,一手经商

盛唐时代,文风大盛,上流社会中特别推崇诗文和艺术名家。李白之前结交的文学家李邕,十分擅长碑文,不少人用厚厚金帛请他来写,以致于他累财数万。李白名气那么大,自然少不了想要买它的墨宝,或者花钱找他写作诗文的人。尤其是李白在翰林院的两三年里,接下了许多应酬之作。除了金钱报酬之外,也常收到茶叶、美酒等食物报酬,甚至不排除一些小贿赂。总而言之,可能在翰林院的这几年,是他自从出川后收入最多的阶段。

李白金樽对月

靠文笔赚钱,在当时是有排面的。但是靠经商赚钱,在商人地位低下的唐朝,在尊崇儒学的齐鲁大地,可就不是那么光彩的事情了。所以,李白应当是做了一些生意以赚取收入,但是他较少在自己的诗文当中提及。

作为商贾子弟,他抓住当时李唐王朝推崇道教的国策,同他的一些道士朋友一起炼丹,然后把丹药拿去售卖(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他在后期置办了一些产业,或许还和他人合伙做了一些生意(穷与鲍生贾)。

还有一种推测是,李白作为当时“天下第二剑客”,曾经开过类似武馆,教授学生剑术。他有一个叫武十七谔的门生,在安史之乱时帮李白的家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乱世没有点功夫是难以做成这件事的。所以,李白在这方面可能也收取了一些学费。

作为有妻有儿的中年人,他再浪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豪掷三十万金花天酒地,所以是花了一些精力在经商上面。不过,他的生意应该也没有多大,不然晚年也不会又穷困潦倒到需要妻子支持和好友接济。

这样回顾下来,李白的钱从哪儿来?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资料:

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

李阳冰:《草堂集序》

魏万:《李翰林集序》

郁贤皓选注:《李白选集》

周勋初,童强:《李白》,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黄玉峰:《天生我材必有用:黄玉峰说李白》,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子墨:《天宝初年:李白的光辉岁月》,载《文史杂志》2020年第1期

倪宇航:《从上清、丹鼎二派看李白对道教的认同》,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胡明:《关于唐诗──兼谈近百年来的唐诗研究》,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