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美人】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嫁衣如火灼伤了天涯,从此残阳烙我心上如朱砂。

嫁衣如火灼伤了天涯,从此残阳烙我心上如朱砂。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

正在热播的《清平乐》中,女子的褙子和抹胸和宋仁宗与官员爱穿的圆领袍让人们津津乐谈其中的服饰,很多人说:“这就是我们宋代的服饰。”

目前在我们的影视剧圈中,越来越多的古装剧考究、还原民族传统服饰,不仅是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还是对中国传统的美学和精神以及华夏礼仪的弘扬。

汉服但其实这些都只是我们华夏汉服中的一个分支罢了,汉服有多美,相信看过的视频的或者亲身穿过见到过的小伙伴们基本都知道了,也可以感受到那种躲在浓郁古韵中的美。虽远在千古,其实也近在眼前。

汉服历经无数朝代更替,发展出丰富多样的风格。这种美是经过千年时间考证过的,诠释什么叫做神秘的东方之美。(以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们没有办法抵挡历史毫不留情地前进,但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留住对它的记忆。

不过时代在改变,我们也要不断去适应,而不是一味的执着于回到传统生活方式中。而且,所有的衣着打扮也真的都该符合时代需求,文化不该拘泥于过去,更加应该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汉服不仅要有跟进时代的审美需求,也要符合实际需要,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程度、时代的节奏。让更多人能够坦然的接受它。

至于汉服要不要、能不能进入日常生活,这就要看各人的选择啦,毕竟只要无伤大雅,穿什么本来就是个人权利与选择。

无论是否喜欢,是否接受,都不该上纲上线,评论好与不好。

流行越趋于低龄化,越是会受争议。

不过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给带偏,沉浸在刻意去追捧一些卖弄汉学没落啊汉族被边缘化的信息中,并在汉服爱好者着营造和演化出一种刻板观念:不仅汉服分级分山正,还动不动就扣反对者一些不好的帽子和标签,甚至有借汉服标记人群分裂舆论的趋势。显然,这些把汉服圈搅得乌烟瘴气的人,只在浅薄的眼底看到了汉服形制的美,却忘却了其背后厚重的文化承载,在身着华丽之时,却高筑壁垒分明的鄙视链,导致现在,“汉服”一词包裹了太多的意义和附加,还把汉服圈变成了冷嘲热讽戾气重让人望而生畏的圈子。

这些真的都太过了。因为能够尊重别人的不同看法和容纳不同的意见才是我们礼仪之邦该有的气度。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不过杠精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平和且通达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走强,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服装这些文化的表现物,但改良是一个市场的基本需求。至于讲什么山不山正不正的,其实现在讲这些还太早,而且能保护原创的只有法律,只有正确的注册外观专利,版权和合法商标,才能有效的保护原创。

不过这些发展也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也急不来。而汉服的复兴需要包容,因为它需要推广,汉服的复兴也需要挑剔,因为它需要传承。

最重要的是衣服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服不仅是穿在人身上,也是穿在时代身上!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是当前大发展大融合大变革时期传播文化的介质,也是一带一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星星之火,它的出现和存在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