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汉服推荐

诗词里的汉服极简史:一身风雅,醉千年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代女装的雍容大气。

一在颜色艳丽,常大红大紫相间而不落俗;二在飘飘轻薄,吴带当风。

尤其是女性所着袒领,将审美的自信与开放前所未有地体现。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

女子的襦裙,一改宽袍大袖样式。

上襦缩短,采用较窄的袖口,下裙由胸部以下提到胸部以上。

再搭配飘逸的披帛,雍容而不臃肿,给人以优雅、修长之感。

《菩萨蛮》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内人双陆图(唐)

而且,还出现了全新样式:袒领襦裙。

上衣的领子一改过去的对襟和右衽交领款式,采用袒胸无领式,胸部半露,长度及腰。

《逢邻女》周濆

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 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唐三彩女坐俑

也有搭配一种叫做“半臂”的上衣的。

这是一种短袖上衣,穿在外面。由汉魏时期的半袖发展而来。最初因“长不掩肘”便于劳作,在民间较为流行。上层贵族只作是家居时的便服。

魏明帝曹叡就曾因为穿半袖,被大臣教育了一番,被认为不合理法。

到隋唐时,半臂成为宫内的一种时尚,并逐渐成为女性欢迎的服装。

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服饰

半臂的衣领,有对襟和交领两种。门襟有时装饰丝带,系扎在一起。显得清爽活泼,又很干练。

下裙最有名的,当属石榴裙了。

《如意娘》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传说,武则天便是因穿着石榴裙,让李治对她一见倾心。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登基,武则天被发往感业寺。

为了诉说相思之苦,也为了不让李治忘记她,武则天便以石榴裙作信物,让李治感动异常,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其回宫,开启了她逆天改命的传奇之路。

而与红艳如血的石榴裙相配的,通常又是一种宽大薄透的“大袖纱罗衫”。

这也是唐代女装的常见搭配。

将裸肩长裙的裙腰提高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肌肤隐隐可见。

《杨柳枝二十韵》白居易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簪花仕女图(唐·周昉)

一颦一笑皆现柔美,一顾一盼莫不生姿。

再加上打破过去“男女不通衣裳”的束缚,女着男装也蔚然成风,泱泱大唐,美得恢弘大气,又风情万种。

有人说,在唐朝,如果花不盛放,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盛景,以后的封建王朝再也没有。

5、宋

宋朝是一个全面收缩的朝代。

虽然侧重发展经济文化,但北宋始终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为永远的遗憾;南宋更是偏安江南。

以致思想上趋于保守,偏爱内敛儒雅。

反映在服饰上,就是与唐开放风格不同,遮挡功能更强,呈现出一种理性之美。

除了沿袭唐代样式,更重视恢复汉族服饰传统。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张择端)

男子仍旧遵循“上衣下裳”,下装可穿裙,也可穿裤。

公服以圆领袍为主,又叫“圆领襕衫”。

(襕lán衫,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腰上有精美带銙作装饰,用于区分官位。

普通百姓也可以穿,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五百罗汉图轴·应身观音(宋·周季常)

文人好鹤氅(chǎng ),多作便服外套用。鹤氅原是一种道服,取羽化成仙之意。

这种大袖长衫,穿在外面,宽大而飘逸,“君子服之,逍遥是与”。

《八月九日晚赋》陆游

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风经树杪声初紧,月入门扉影正方。一世不知谁後死,四时可爱是新凉。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听琴图(北宋 赵佶)

女子服饰一改唐代的奢华艳丽。以简洁、淡雅为主,呈现出瘦、细、长的特点。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靓妆仕女图

窄袖上衣,及地高腰长裙,再搭配一条长长的披帛。

宋代的襦裙,基本沿袭了前朝的样式。改变的是一些细节。

比如,上襦衣领较高,颜色上偏素雅。

与唐朝的雍容华贵相比,是一种清丽秀雅、楚楚动人之美。

瑶台步月图(北宋·刘宗古)

宋朝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是一种叫做「褙子」

(也写作“背子”)

的直领对襟长衫。

男女皆可穿着。

袖子长而窄,衫长至膝部,前襟平行而不缝合自然下垂,用纽扣或绳带系连,穿在最外边一层。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褙子的色彩、纹样,通常简约淡泊不失精致,与襦裙搭配,下身露出散落的裙角。

含而不露,露而不裸,曼妙朦胧,浓淡得宜,有绰约脱尘之风姿。

招凉仕女图(宋·钱选)

宋朝的女子还偏爱“罗纱裙”。

裙子、裙带都以长为美,并作上细密的褶裥,使裙身显得更为修长。

《南乡子》张先

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寒弦声水上闻。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因为料子轻薄最怕风吹,她们会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挂上一个玉制的饰物——“玉环绶”。

用来压住裙幅,以免露出里衣。

穿襦裙、披帛的宫女(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

与民间的清丽之风不同,后宫深宅里的后妃命妇们,风格偏沉稳严肃。

“大袖”是她们最常穿的一种服装,因两袖宽大而得名。

这种衣服完美体现了,什么是低调的奢华。看着简单,其实处处有玄机。

下摆缘、袖口缘,用织金、销金、贴金等等加金工艺装著衣服,极为精美。

当然了,普通民间女子不能穿。

追求雅致,讲究品质,清逸素雅,低调内敛。

宋人理性而精致。

可惜,随着理学的兴起,在潜移默化中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欲求。此后,缠足成为风气,女服不再有裸露形式。

6、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同年,派徐达、常遇春等人攻克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也使自公元938年,后晋的石敬瑭拱手让出的燕云十六州,重归汉土。再建了大一统的王朝。

作为一个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人,朱元璋对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

根据汉族传统,制定了“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服饰制度。

官员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袍。

袍服除有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补子上所绣图案的不同,表示官阶的差异。

袍服颜色,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至九品为绿色。八品以下官员的公服没有纹饰。

《寄题水西草堂》明·杨基

鸳鸯湖东武塘西,桃花满川蒲叶齐。春风二月微雨霁,鹅鸭拍水黄莺啼。推窗只见参差柳,柳色波光淡于酒。乌纱官帽半笼头,紫竹渔竿长在手。平生爱读内景书,往往适意追禽鱼。开门懒迎俗士驾,拄杖每叩高僧庐。客来举酒邀明月,细瀹松涛煮春雪。但觉身无俯仰劳,安知世有东西别。今年扈从来大梁,锦袍白马青丝缰。信陵宅畔暮鸦集,朱亥门前秋草黄。轮番夜直中书省,霜华满巾须发冷。粉署香销紫绮袍,碧梧影落黄金井。魂梦时时到草堂,曲栏花药漫分行。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

明代官员常服

飞鱼服是明代特有的服装,为皇帝赏赐心腹所穿,是一种荣耀的标志。

服装上饰有飞鱼图案,正面和背面图案排列相同。

飞鱼纹似蟒纹有两角,加上鱼鳍、鱼尾。

《元宫词》(一百三首)明·朱有燉

几番怯薛上班慵,生怕鸾舆又到宫。一自恩归西内日,飞鱼闲挂宝雕弓。

儒士文人大多喜穿一身蓝色或黑色的长袍,也叫直裰。

这种袍子是交领的,衣身宽松,衣长过膝。

与直裰相配的,通常是儒巾或四方平定巾。

四方平定巾

平民百姓穿盘领衣。而且要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

女子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因为理学风气盛行,又更为保守。

比如不断加长上衣,将上身裹得更加严实,并缩短露裙的长度。

日常穿着里,有隋唐时期的半臂,演变成的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式半长上衣,被称为比甲。

穿比甲的妇女(《燕寝怡情》图册)

明孝靖皇后升龙刺绣比甲

宋朝的褙子,到明朝可以长到与裙齐。

而且,一般情况下,贵族女子是大袖款式,平民女子是小袖。

明代女子礼服还是以大袖为主,搭配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而得名“霞帔”。

是宫廷命妇的着装。

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穿的时候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

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显得挺拔高贵。

不过,平民女子出嫁时也可以穿。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穿上这套嫁衣,便是古代女子一生最美的时刻。

霞帔穿法

明代也继承了前代上襦下裙的女装形式,并发展成日常的一种冬季御寒衣物——“袄裙”。

袄为上衣,袖口收束,为了保暖。

下裳多为素色裙,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端庄传统、华美艳丽。

明代服饰等级森严,在工艺上是中国服饰艺术的典范。

但随着清朝的剃发易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