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没有王无功的这壶酒,大唐哪来的诗酒风流?
摘要:若是没有王无功的这壶酒,大唐又如何开启这诗酒风流的朝代呢?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不知是人皆醉了还是无功独醉? 而后人,透过千年前诗句的字里行间,看到的,哪是一个悠然自在的隐士,分明是一个坐在林间饮着酒的落寞背影。
晚年醉饮无节,乡人或谏之,则笑曰:“汝辈不解,理正当然。”——《王无功集序》
晚年的无功喝酒没个分寸,乡里邻朋劝谏他适可而止,他还要笑话人家,说人家不理解他,理所应当。 他自认为自己和乡人不一样,乡人达不到他的思想高度。这人啊,都无法融于乡人间,又怎么隐入山水间呢? 无功的朋友众多,上到位居朝堂之上的薛收、房玄龄,下到山里的隐士乡人都与他有交际,可他还依旧要在《自撰墓志铭》上写:“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 他是孤独的,孤僻的,孤得简直暖不起来,他是自己把自己诓了进去,画地为牢。
白首相携
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王绩《田家三首》节选
也许到末了,还是只有那在机杼前忙碌的身影,能让他感到一丝暖意吧。 他说能倚着床边看她织布,孩儿在田里忙碌,想想自己以前还曾经寻什么神仙呀,其实神仙日子就在眼前。
卷书藏箧笥,移榻就园林。老妻能劝酒,少子解弹琴。落花随处下,春鸟自须吟。兀然成一醉,谁知怀抱深。——王绩《春晚园林》节选
据说无功善琴,曾改编过《山水操》,而且改得还不错,为知音所赞赏。
老妻能劝酒,少子解弹琴。
这洋洋得意的样子,不知是否是他教妻子喝的酒,教儿子弹的琴? 若这日子有友妻爱子作伴,还有什么不快活的呢?
饮酒千杯,拥妻入眠,就是寂寞,也有人相陪、相伴、相爱至一生,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升庵诗话》评王绩:“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
罕有人知的王绩,以一己之诗对抗隋末初唐时的浮糜文风,他这一壶酒,喝来是满肚的愁绪,可洒向林间四野,便灼烫了大唐的心脏,从此,诗酒风流的朝代开启了。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菊斋 ,作者禾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