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汉服的原型你都知道吗?
摘要: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

一个个美若天仙
好生羡慕
有小主表示
虽然跃跃欲试
但面对那么多种类的汉服
还是望而却步
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我们帮你收集了汉服常见款式
知识就是力量,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汉服常见款式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
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款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
是汉民族汉服传统服饰的一种
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
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
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
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
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
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历史原型

袄裙
袄裙,是对古代汉族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
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
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

袄裙的上衣穿在裙外,衣身通常为A字型
衣领收束较紧,衣身宽大,包裹严密
袖子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
下裙多配马面裙,也可配普通褶裙
历史原型


“襦”,即短上衣
有对襟(直领)、交领(斜襟)、坦领(U型领)等
“裙”,即下裙
通常为一片式合围裙
对襟襦裙
“对襟”指左右的衣襟对称,内穿(内衣)抹胸
这种襦裙主要流行于宋代
宋代文人苏辙曾作《蚕麦》诗:
“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
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
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
历史原型

注:图示为齐胸襦裙,上图真人为齐腰襦裙,但上衣皆为对襟款式,下裙束腰线不同。
交领襦裙
交领襦裙是其中一类,其特点是上襦为交领
交领襦裙在历朝历代颇为常见
男女皆可穿着
按穿着对象分,可分为男式交领襦裙、女式交领襦裙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汉民族服饰的传统
穿衣要按照“左襟右衽”的交叉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左半边衣服要压在右半边上
形成一个y字
历史原型

齐胸襦裙
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
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襦裙齐胸襦裙
顾名思义,这种襦裙的下裙要系在腋下
绕胸口一圈,所谓“胸部以下都是腿”

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
历史原型

坦领半臂襦裙
坦领,又称U领,汉服半臂中的一种
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出的一种短外衣

由于胡文化在当时的唐代各阶层间的广泛流行
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为一种风尚
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
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历史原型

文:潮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