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它还没变成下一个4A景区,悄咪咪地带你游尽「大明边屯」
摘要:一条曾经商贾云集的老街树荫笼罩下带有历史痕迹的灰砖岁月静好的望远楼朱元璋的征南部队曾在此驻扎张之洞之父—张锳把这里编进了《兴义府志
一条曾经商贾云集的老街
树荫笼罩下带有历史痕迹的灰砖
岁月静好的望远楼
朱元璋的征南部队曾在此驻扎
张之洞之父—张锳把这里编进了《兴义府志》
一杯刺梨酒里蕴藏着几百年边屯的缩影
只有逛过鲁屯古镇的古街
见识“谷人”精神、千奇的古迹
才算是到过「大明边屯」
鲁屯文化鼎盛的代表

清朝年间,鲁屯李氏族人在平嘉庆战乱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后道光皇帝下了四道圣旨于鲁屯修建四座规格高、石质优、书法精、刻工细的石牌坊群,来宣扬忠君、孝道、守节的儒家文化。

现存的三座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式,铆榫结构,坊底为束腰须弥座,四柱立于须弥座上,四柱护耳均系伏狮抱鼓式。

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
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勤劳质朴的布依族

明末清初,江南先进的耕种技术伴随军屯制传到了黔西南,布依族的社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执着于对大地的情感与幸恋,依农时而作,拜敬天地,布依族人用心经营着友伴一生的土地。

布依族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饵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大明边屯」汇聚多民族传统,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明边屯」里的奇情异趣。

这里民风质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这里有上百个民族节日,
如果来「大明边屯」做客,每一天都是纪念日,每一月都是狂欢节。


每一粒红米吸饱了云贵山川与太阳的能量,不精碾、不美白,富含淀粉、植物蛋白与众多营养素,
其中以其色红气香,味醇称奇于世,享有“胭脂米”的美誉。

《道藏》曾把铁皮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具有滋养阴津、补益脾胃、护肝利胆、降低血糖、抑制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多重养生功效。古时有武则天、乾隆等帝皇借此草延年益寿、青春不老。
因一草难求,曾经只能作为皇室贡品。

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裕,好气候造就了好刺梨。边屯人遵循道法自然的神韵,和上当地酒水精心泡制,得出果香四溢的解馋佳酿。酒金黄色、浓香,酒和刺梨同食,常喝解疲劳、美容,身体健康明显。

这里是「大明边屯」真正的味道。有着高原民居的炊烟袅袅,
有着敬拜天地的耕作生活,还有着歌声袅袅的民俗节庆。
除此以外,这里还深藏着许多未曾面世的奇文异俗、奇特风景,你可千万不能错过啊!
关于「大明边屯」的更多秘密,让我们共同去发现!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欲知更多边屯事,请持续关注「大明边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