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寒衣节:古人的送寒衣仪式,意味着什么?
摘要:寒衣节绝对是一个不太为现代人熟知的传统节日了。
,不适宜穿棉衣,也要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子则多在此日整理火炉,疏通烟囱,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在传承周代以来的若干礼俗的基础上,以在每年阴历十月初一日,给逝去的亲人焚烧寒衣(多为纸制)、祭奠逝者为主要节俗的“寒衣节”,大概在宋朝时正式形成。元、明、清历代大致传承,流传至今日。由于时代变迁、地域文化差异,不同时代、地域的寒衣节俗,又多有演变和差异。在科技昌明的现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虽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人们还是愿意通过传承传统的焚烧寒衣等节俗,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牵挂。鉴于在马路上大量焚烧纸张,确实有污染空气、损害健康,甚至酿成一些危险事故,有些地方政府对此节俗,采取了相应的限制、取缔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2006年。
2.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3. (元)熊梦祥:《析津志》,北京出版社,2015年。
4.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北京出版社,2018年。
5.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出版社,2015年。
6.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