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汉服推荐

拿走不谢!如何优雅回答“穿汉服不如多读书”?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性回应“汉服只是形式,传承精神才重要”。

深层意识的心理的建构”。简单地说,不是因为大众无知无识,我们才想要用形式上的东西去引导大众学习知识、继承精神;相反,恰恰是因为社会大众已经有了基础的国民教育之后,才会普遍支持汉服这种文化形式。

第四层

该观点还认为,形式是可以被替换的,即便汉服能够体现和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物,也不是唯一的符号,随着时代变迁,它随时有可能被其它符号所代替。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说道:“现代化所带来的非西方社会权力的日益增长,正导致非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复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均是“本土化”,从来没有听说过韩国掀起复兴古埃及文化的浪潮,也没有听说过中东发起复兴印第安文化的运动。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是从自己“历史记忆”中去寻求“传统”的依据。众所周知,中国号称“上下五千年”,那么历史记忆不应该低于5000年。既然如此,理所应当从5000年的整体历程中去寻找传统依据。

在中国,这种本土化的思潮,可以理解为费孝通所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正如楚艳所说的“知来处、明去处”一样,只要涉及到“文化自觉”,就必然要去回头重新审视来路,我们祖先留下的足印是客观存在的,不容篡改和抹杀的。

那么,中华历史上服饰文化体系种类繁多,为什么就一定会选择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外延,而不是其它?西装中国化之后,也是可以作为文化符号使用。中国文化中讲“变易”,一直都在变动,只要内涵不变就可以了,形式符号都是可以变化的,为什么要强调汉服形制的相对稳定性?

这是因为汉民族传统服饰问题,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问题,而是一个持续了三百多年历史的历史遗留问题。汉服首先必须先要成其为汉服,才能再谈其它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截至目前,只是有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呼声,但是作为服饰文化体系的现实重建,还有着遥远的路程。

其次,符号可以变更、代替,但是汉服是一种复杂的、庞大的服饰文化体系,服饰体系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与服饰元素等单独的符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每个字都有着千变万化的字体和演变,但是很难想象,整个汉字书写系统被全盘推倒,被整体取代。同样道理,袖子可长可短、裙子忽高忽低,但是不能否定历史上存在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这个事实。

再次,“传统性”可以理解为事物的“重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道:“所谓‘重演’,是指生物机体的个体发育与种系的原始发生之间在过程上有一种相似、重复或再现的关系。由于这种重演,种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规定在个体的结构和功能中得以保存、巩固和再现,个体则由此获得与种系的相似性质和继承关系。”根据以上论述,既然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那么我们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就要与传统文化有着相似、重复或再现的关系。既然我们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有5000年,那么我们就要从这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浓缩出文明的节点,而不是就近或另起炉灶找一个符号来代替。

最后,作为民族服饰,是基于国家、民族等宏观层面来讲的,那么形制自然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体现出典型特征,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进行服装设计。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像T台时装一样变幻莫测的。

那么复兴汉服到底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了吗?

正所谓量变到质变、个性到共性,某事物体现了某精神,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回头的总结,是在更高层次的俯瞰。汉服运动是普遍的个体实践行为,极为分散和零碎,可能这个人体现了一星半点,那个人体现了一鳞半爪,可供观察的样本还不到20年,只有站在整体的高度和足够的历程回顾,可能才够做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文化实践的过程是漫长的,甚至需要花费数代人时间的长期过程,无法“立竿见影”、无法“瞬时回馈”。现在就给汉服运动下结论显得操之过急,这是因为:

1、汉服文化本身有着5000年的历史底蕴,这就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梳理和整理;

2、汉服文化消失也是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而逐渐消亡的,那么复兴更是需要漫长的过程;

3、 现代社会重构汉服文化体系,就意味着广泛的、日常的、持久的应用和实践,伴随着无数人、无数次的尝试、试错和思考。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但是,现代汉服复兴运动已经兴起和持续了十六年,至少体现和反映了一点传统文化精神,即锲而不舍的精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十六年的汉服运动,体现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正是现代人特别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讲,复兴汉服,是形式,是外在,更是具有美好精神内核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