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诸子百家的学生都是怎么“怼”老师的?
摘要:作为华夏第一批提倡要重视教育的民办校长,孔子、墨子、庄子都收获了很多求知欲强的弟子。
是贯穿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的一粥一饭都在践行礼,丧礼,也是礼的一种,怎么会三年不行礼而导致礼废呢?
不过,即使孔子这会儿觉得宰我就是全校最差的一个学生,还爱抬杠狡辩,后来却也对他改观了。
由孔子的推荐和带领,孔门弟子大多得以在鲁、卫、齐等国从政,而宰我也到了齐国协助齐简公,并严格按照老师所教的,尊国君而抑制底下膨胀的卿大夫,使乱了的社会回到有秩序的正轨。但世道的崩坏,非一人一力能扭转乾坤,宰我和齐简公后来死于齐国的田氏内乱(田氏代齐),孔子得知后,沐浴斋戒三天,在明知国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多次请求鲁国发兵攻打齐国,或许正是为宰我痛惜。

因为宰我,孔子又发明了一则名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阳货》
以前觉得宰我是个杠精,看他说话就觉得他没出息,后来发现,鉴定一个人不仅在于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怎么做。“于予与改是”,宰我身体力行地改变了孔子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