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鼓楼”,这种古建筑究竟有何用途
摘要:我站在鼓楼上面,一切繁华与我无关。
小树在鼓楼背面撰写了一副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形象地描写了这座特别的鼓楼的风貌。

明清易代没有给这座鼓楼造成大的伤害,但是在清末列强入侵,鼓楼遭到巨大破坏,几乎颓废。民国时期对鼓楼进行了一番重建,“镇东、安西、定南、拱北”的字样是当时的天津书法家华世奎书写的。建国初期为了贯通天津交通,曾将此鼓楼拆除,到了21世纪后,天津市又重建了这座悠久的历史建筑,而且修的更宏大气派,并安置了一个重达三吨的体量更大的新钟,高2000毫米,寓意为2000年制作,上刻有冯骥才和张仲先生用繁体魏碑撰写的铭文。朋友们在现场不仅能观赏钟楼全貌,还能观看天津市的各种人文风貌展览。
除了这四大典型钟楼之外,像洛阳、杭州、凤阳、大同、酒泉等很多城市和乡镇仍然保留着或者重建了鼓楼,都是各有千秋,它们都是镇守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瑰宝。朋友们不妨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找一找看一看,能不能发现鼓楼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