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乱世妖孽,迷雾重重:南渡三案是怎么回事?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至于他到底是王之明还是崇祯太子,清廷根本就不在乎。

高梦箕立刻密报弘光帝,暗地里又把“太子”送到苏杭一带掩人耳目,并暗中保护起来。

“太子”到了苏杭,丝毫不知收敛,整天招摇过市,元宵夜出门观灯,在人群中放飞自我,巴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崇祯太子。

弘光帝知道此事,心情十分复杂,既不可能置之不理,更不可能把皇位让出来,提笔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两名宦官,让他们将“太子”带到南京。

两个太监见到“太子”后,递上弘光帝的亲笔信。“太子”看完后,竟说:“迎我进京,让皇帝与我坐否?”

两个太监也不知弘光帝作何打算,只好说:“此事奴才不知。”随后便与“太子”回南京。

两天后,一行人乘船到杭州,利欲熏心的当地官员都知道北来太子一事,以为弘光帝要让位,纷纷前往拜谒。江南一带的百姓为之一振,都传言太子在乱军中逃出生天,现在要来南京了。

06

“太子”到了南京,弘光帝心里也没底,就先派从北京逃出、曾经在东宫侍奉太子的张、王两太监前去察看虚实。不曾想,两人一见到“太子”就抱头痛哭,似乎“太子”并非假冒。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弘光帝十分尴尬。两个太监一回来,就被弘光帝下令活活打死,“太子”也被暂时囚禁,听候发落。这下城中百姓议论纷纷,怀疑弘光帝要杀人灭口。

东林、复社一派抓住把柄,痛骂朱由崧昏庸无能、帝位不正,指责马士英结党营私、专横弄权,为北来太子鸣不平。

经过东林、复社这一煽动,上到文臣武将,下到黎民百姓,都以为“太子”是真。

就连掌握江北兵权、“四镇”之一的黄得功,也上疏道:

东宫未必假冒,各官逢迎。不知的系何人辨明,何人定为奸伪?先帝之子,即陛下之子,未有不明不白付之刑狱,混然雷同,将人臣之义谓何!

弘光帝慌了,只好于当年三月进行会审,请诸位大臣来辨太子真假。

1645年三月初六,弘光朝廷会审“太子”。官员将北京皇宫地图摆在“太子”面前,让其辨认。

“太子”看一眼,立马说,这不是皇宫嘛!官员指向东宫,他说:“这是我住的地方。”指向坤宁宫,他又说,此我娘娘所居。

马士英心里咯噔一下,尽管他已推测太子死于李自成或者清军之手,但为谨慎起见,还是不敢妄加猜测,便请原为太子日讲官的方拱乾前来进行辨认。

马士英已想好对策,如果“太子”为假,就依法治罪,如果是真,就将其软禁于深宫中,以免为他人所利用。

两天后,方拱乾一来,“太子”便直呼:“此方先生也。”众人大惊,方拱乾因多年未曾见过太子,也不敢辨认真假。

这时,大学士王铎站了出来,对“太子”说:“你认得我吗?”王铎曾在东宫当过三年教官,也是太子的老熟人。

“太子”懵了,说:“不认识。”

王铎再问:“你在何处听臣讲书?”

“太子”答:“文华殿。”事实上,应为端敬殿。

王铎继续追问:“案几之上,平时放置何物?”

“太子”答不上来,顷刻间脸色大变,汗水涔涔,似乎原形毕露。过一会儿竟跪下大哭,坦白道:“小人是驸马王昺的侄孙王之明,因受人教唆,才冒充太子,本只想向地方官员敲诈些钱财。”

随后,曾给太子讲学的刘正宗、李景濂和曾经的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纷纷认定他是假冒,并称此人长相与太子不符。

真相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不过是无赖行骗。

弘光帝也假惺惺地和众臣说:

“先帝与朕,初无嫌怨。朕岂能因贪图天下,而残害他的子嗣。我大明的天下,绝对不可以让这异姓顽童来捣乱。”

但奇怪的是,弘光帝并没有马上处死这个异姓顽童“王之明”,而北来太子一案,也将为弘光朝廷引发一场灾难。

07

镇守武昌的左良玉拥兵自重,平日与东林党人相善,对马、阮一党把持的弘光朝廷早已心怀不满。

太子案发后,左良玉一直静观其变。听闻“太子”被囚,早就图谋造反的左良玉拍案而起,自称有太子手谕,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进京讨伐马士英,掀起了弘光朝最大的一场内乱。

左良玉的大军浩浩荡荡沿江而下,从汉口一直打到九江。

当地官员袁继咸眉头一皱,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前往拜见左良玉,苦劝他放下屠刀:“左将军说有太子手谕,可否告诉在下是谁送给您的?况且先帝旧恩不能忘,今上之恩也不可忘啊!”

左良玉沉默不语,也不肯罢兵。袁继咸只好亲自下跪,请左良玉手下诸将爱惜百姓,不要肆意杀戮,并反复劝说:“作为臣子,干出‘兵谏’这事儿,道义上总归是落了下风。”他希望左良玉好自为之。

左良玉为之动容,态度缓和了许多,将檄文中的“清君侧”改为“请清君侧”。

可是,大军攻下九江后,左良玉的部下蜂拥而入,烧杀劫掠,早已将袁继咸的话抛之脑后。左良玉眼看着九江城内燃起熊熊大火,自知辜负了老好人袁继咸,捶胸顿足大呼:“我负袁公!”

左良玉本就患有重病,一时急火攻心,竟然吐血数升,病死了。

在左良玉兴兵的同时,清军也开始大举进攻,攻打扬州、泗州、徐州等地,不日便兵临南京城下。左良玉的叛乱使弘光朝廷不得不双线作战,更加速了其灭亡。

影视剧中展现清军攻陷南京

南京城破之际,弘光帝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撒腿就跑。弘光帝一跑,就有一群乱民劫狱,把“太子”王之明救出来,给他披上龙袍,立为皇帝。

还好担任南京守备的赵之龙立场坚定,果断制止,皇帝刚跑路,你们就另立新君,成何体统。然后,他就和钱谦益、王铎等人向清朝豫亲王多铎献城投降了。

至于弘光帝,走到半路被人押回来,献给清军。一路上,弘光帝身着便服,坐在小轿内,路边的老百姓听说是他,纷纷夹道唾骂,甚至投以瓦砾石头。

多铎有几分黑色幽默,擒获弘光帝后,他故意摆下宴席,请弘光帝和“太子”赴宴。

酒席中,多铎让“太子”坐在弘光帝之上,并当面指责弘光帝:“崇祯太子大老远逃难至此,你不让位,还将其下狱囚禁,于心何忍?”

弘光帝无话可说。之后,他被清军押送到北京处决。

真假难辨的“太子”也被一并处死。在南京城,他是清朝权贵口中的“真太子”,到了北京,他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至于他到底是王之明还是崇祯太子,清廷根本就不在乎。

假作真时真亦假,三出滑稽戏,唱响弘光朝廷的挽歌。

唯一的真实,是大明王朝面对神州陆沉的现实,已然回天乏术。

参考文献: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

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何龄修:《太子慈烺和北南两太子案》,《中国史研究》,2008年01期

刘中平:《“南渡三案”述论》,《明史研究》,2012年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