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砖画上的晋代衣冠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之前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看到了一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服砖画,特意拍了下来。

伯。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南山四皓画像砖,南朝。1957年邓州兴修水利时发现一南朝壁画墓,1958年由河南省考古工作队发掘,因出土的墓砖侧面有墨书文字“家在吴郡”等语,故鉴定为南朝刘宋墓。墓室内甬道、墓室一砖一图镶砌的34种模印画像砖,填涂红、黄、绿、蓝、棕、紫、黑7彩,色泽如新。南山四皓画像砖便出土于这座画像砖墓之中。

南山四皓画像砖呈长方体,正面模印一幅人物画像。画面描绘四人皆长发垂于肩背,宽袍广袖,两两相向而坐,从右至左一人抚琴、一人吹笙,一人展卷、一人溪边濯足,神态怡然自得。画面中四人身后香草环绕,远处峰峦叠翠,林木葱笼,空中凤鸟盘旋,画面闲适恬淡,画像左侧书有“南山四皓”四字。

南山四皓,又称商山四皓,是我国秦末汉初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位著名隐士。“四皓”事迹的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南山四皓”以其遁士脱俗的隐逸风度,以及适时出山辅佐贤君的事迹为后人所推崇,成为贤德高隐的象征,成为后世重复表达的一个题材,南山四皓的文化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拓展。本文所述王子乔升仙、南山四皓等形象集中出现在隐逸升仙题材中。南山四皓画像砖造型严谨脱俗、线条生动流畅,意趣盎然,渗透着自然之美。不同于汉代的德高贤达、匡扶天下的南山四皓的形象,邓县画像砖墓的四皓形象表现出的是一种卓然不群、飘逸不羁的精神气质。邓县画像砖墓位处南北朝政治地域的交界地带,墓中商山四皓的题材便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隐逸风尚的渗透与体现。

以下几张有无命名:

这张像是仙人盛宴。

这张应是公子出行。从衣服上看裤子好像很特别。同时也说明古人也是有裤子的。所谓汉服没有裤子纯粹胡说。

这张应是举办说明活动,或是喜事或是庆典。

这张应是歌舞场景,右边两人在跳舞,左边几人在伴奏等。

这张跟上一张很相似。

这张发型很个性,右边两个共应是婢女,梳双丫髻。右一婢女像是拿的草席。左边两个像是大家小姐,头发直冲上天,倒显的很特别。右二手中是扇子,现在在古风圈也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