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逛展览 博物馆来了群“明朝人”
摘要:一袭白色汉服,手握双鱼团扇,言笑晏晏间尽显传统风情的姑娘;还有身穿红色贴里,腰别双耳带,举手投足间充满文人气韵的小伙。在永陵博物馆中,迎来了一群穿着“古人”。只见他们都身穿着传统汉服,挽发成髻。似乎将博物馆的展厅变成了一台古代的华服秀,...
一袭白色汉服,手握双鱼团扇,言笑晏晏间尽显传统风情的姑娘;还有身穿红色贴里,腰别双耳带,举手投足间充满文人气韵的小伙。在永陵博物馆中,迎来了一群穿着“古人”。只见他们都身穿着传统汉服,挽发成髻。似乎将博物馆的展厅变成了一台古代的华服秀,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成都永陵博物馆携手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他家在明朝-泰州市博物馆藏明朝服饰特展”。绣着精美图案的明代八宝花缎孔雀补服、布满如意纹的暗花手帕、还有流光溢彩的明代发簪,这批四百年前的明朝簪缨袍服,跨越江南纵横的水网,走过崎岖的蜀道,来到了成都永陵博物馆。文物美则美矣、精美绝伦,但是现场的观众更是一种“特别”的方式,身穿华服与这批文物进行着交流与对话。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所以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业委员会,就组织了十几名会员过来一起观展,给他们做一个关于明朝服饰的讲座,讲解明朝服饰的文化历史。”作为该协会的学术组副组长,明华向记者解释到。同时,他也介绍了自己今天所身穿的,就是明制的汉服。“我穿的叫做‘曳撒’,是属于当时皇上所赐的‘赐服’,上面的图案是蟒。在古代,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更令人惊喜的,明华所穿的衣服都是他所亲手制作的。“平时我也会制作很对汉服,向隋唐和明代的制式是比较受大家喜欢的。”

在明华所带领的会员中,两位身穿华裳的“小姐姐”,不仅服饰精致抢眼、一颦一笑之间更是颇有古代“大家闺秀”之范。两人的分别名为玉露和质木,也是古风十足。“我们平时都喜欢穿汉服,大家一起约着出去玩的时候都会穿汉服,对汉服的文化也非常感兴趣。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知道永陵博物馆有关于明朝的服饰展,就过来了。”

玉露还表示到,在博物馆这样的地方穿上汉服,别有一番感觉。“现在去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我都喜欢穿汉服,我觉得更能体现出华夏民族的情节。我觉得我们应该找回和继承民族在传统服饰中的东西。就像今天我们穿着汉服来到明朝服饰的展览,虽然天气很热,我们没有办法穿明制风格的衣服来,但是仍然感到很具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每当穿着汉服去到博物馆中时,总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我们的很多汉服都是从古画和陶俑中复原的,所以在成都博物馆去年展出的敦煌大展中,我们身穿汉服去观展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服装和文物所展现的几乎一模一样。当时就非常感慨,觉得好激动啊,在一瞬间和咱们的文物有了拥抱。那种心情真的是难以言表。”
当然,展览现场的汉服爱好者也是一波接一波。譬如身穿红色贴里的年轻小伙宋青衣,是一名编导专业的大三学生,酷爱传统文化的他,就穿着典型明代制式汉服来到了这里。“今天特地穿这个衣服,就是因为来参加这个明朝的服装展。今天穿的名叫贴里,是明代继承元代的蒙古服服装制式改进的。上面是一个交领,然后是一个百褶裙,然后连在一起的。我戴的这个腰带是一个双耳带,也是明朝的制式。”

宋青衣还表示,汉服就是他日常的穿着。“我平常就这么穿,有五套不同的汉服:一件贴里,一件圆领袍,两件交领,一件褙子,每天都会穿。今天天气很热,一般来说我会穿一个交领的上衣,或者是圆领袍这样的,比较凉爽的。圆领袍是一个唐朝的制式,圆领袍配的革带是单耳革带,很像是现代的皮带。”
除此之外,宋青衣也是特别喜欢古代文化,这是因为他受到祖父的影响。“从小喜欢古诗词,都是祖父带入门的。一直坚持写诗,到现在已经写了两百多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