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深度剖析中国为何是礼仪之邦 颠覆你对“礼”的肤浅之论

来源:朝云辞

摘要:“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量越多、器物越大、行礼的时间越长。三是”礼有以大为贵者”,宫室、器皿、丘封等,都以大为贵,棺椁也以厚为贵。四是”礼有以文为贵者”,愈尊者,文饰愈复杂,如祭冕服,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乐舞中,舞者以八人为一列,称为一”佾,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乐器的数量也有等差,《周礼·春官·小胥》:”凡县(悬)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根据郑玄的解释,十六枚钟或磬悬挂在同一个”簴”(钟架)上,称为”一堵”,钟一堵、磬一堵,称为”一肆”。乐器的陈设,天子四肆,即室内的四面墙各一肆,称为”宫悬”;诸侯去其南面一肆,只有三肆,称为”轩悬”;大夫又去其北面一肆,只有东、西两肆,称为”判悬”;士则只有东方一肆,称为”特悬”。

但礼数的高低,并非都以大而复杂为标准,也有几种相反的情况。一是”礼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爵的容量为一升,散为五升,所以前贵后贱。觯的容量为三升,角为四升,所以前尊后卑。二是”礼有以素为贵者”,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大圭是天子祭祀时插在绅带之间的玉器,或称为珽,不加雕琢。大羹是煮肉汁,不加盐菜,不致五味。大路,或作大辂,是殷代祭天用的木车,几乎不加装饰,上面铺的是蒲席(越席)。三是”礼有以少为贵者”,如天子祭天,天神至尊无二,所以天子祭天用”特牲”,即一头牛。诸侯奉侍天子,犹如天子事天,故天子巡视到诸侯境内时,诸侯也以一牛为膳进献之。食礼有劝食,天子仅一食即告饱,诸侯再食,大夫三食,原因是尊者常以德为饱,不以食味为重,诸侯、大夫之德递降,所以食数也随之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