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汉服运动走偏了吗?线下汉服活动的男女比例

来源:朝云辞

摘要:汉服运动走偏了吗?从线下汉服活动的男女比例来说

。因为首先“民族服饰”这个概念是一片空白,又因为种种原因社会上媒体上旗袍、马褂的出境频率较高,同时又因为距离共和国最近的民国时期确实有很多社会名流穿着旗袍出席国际场合的先例,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如果一个对于服饰史本身就没有什么强烈刨根问底的兴趣的人,自然会不求甚解直接的把最容易买到、最方便解释的那款服饰拿来填充这片空白,但这绝不等同于认可了“旗袍马褂是与汉服亚文化相对的主流文化”。换言之,如果纯粹按照穿着频率高低来论英雄,那白体恤、黑裤子、西装、牛仔裤岂不是又比旗袍马褂更加主流一些?在不知道汉服的存在时,拿旗袍马褂来填补民族服饰的缺口,为了在国际场合能拿得出一两件与众不同的服饰不至于太丢“文明古国”的面子,其实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大环境下一种“聊胜于无”的做法,就好像抢救一个严重失血的人,没有他自己血型的血浆就拿O型血应急,也能暂时保住这个人的命,但这并不等于就承认O型血就是此人本身的原生血型。

目前市面上除却汉服本身的制作与销售以外,汉服系列产业还包括很多周边产品,姑娘们头上戴的发簪、汉子们的头巾,还有像同袍常用的宫绦、禁步、臂钏、烧蓝配饰、团扇、手绢、口金包、布鞋、油纸伞,再往外扩一圈到古琴、香道、茶道、汉舞等等,我们手中所接触到的这些实物都是从汉族文化中衍生来的产品,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汉本位思想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绳子。没有绳子,珍珠确实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宝物呈现出来,但确实就不具备被一条线串起来时那个高一级别的装饰功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若没有活的文化内涵、没有一脉相承的汉本位思想,手中的物件就是再精致再昂贵那也只是孤零零的高级复原品罢了。

我在文章的前半段也详细说明了这个令人遗憾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本着一个爱美的心态加入汉服运动,穿汉服纯粹为了秀衣拍照,在她们眼中,汉服与流行的JK制服、lo装等等一样,只是换了个风格的漂亮衣服。这样一来,汉服运动确实越来越像一个圈。圈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由它的相对封闭性导致的:你感兴趣可以随时加入、玩弄一阵又“退圈”,不感兴趣不关注、它就真的可以和你的生活无关。一个人不能放弃做汉族人,但却可以随时放弃关注汉服类的信息。圈子同时又意味着它并不包含大多数人,与大众文化并没有什么交集。随着汉服运动的规模更加广泛,每个学校都陆续有自己的汉服社、每个城市也有自己市级的汉服组织,那么全国范围算下来,如果这些汉服团体动辄只用一场场只注重外表而不重实质的活动充满了自己年复一年的活动列表,那么围观群众觉得我们像是在拍戏、在玩cosplay,有的时候我们还真是百口莫辩。这样下去只怕是会贻害无穷。

然而【有没有】古代服饰的专业知识与【懂不懂】复兴汉服的精神其实是两回事。如果读很多史料、对于中国古代服饰史的变迁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这个人固然可以被称为服饰史的专家,但这只是一个【量变】的结果,因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服”这个话题确实只是一个挂名在“中国历史”这个大学科之下的小分支;而从事汉服复兴运动的同袍们从一开始追求的就是一个【质变】。我们很多人可能自己都是还没走出校门的学生、也许很多基础知识还需要摸索,但是汉服同袍的起点很高,我们的定位是这个社会的“士”阶层,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本着一个兴绝学、继文脉、为民请命、完成明末的汉人祖先未竟的事业、重塑华夏信仰与道德秩序的高贵理想,这个动力的来源乃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是一个读书人的赤子之心。刚刚过去的刘鑫江歌案、还有这些年以来的小悦悦事件、药家鑫事件、辱母杀人案、杨改兰案、罗一笑事件……每一次能够连续好几天刷爆朋友圈的恶性事件出现,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刺穿社会的底线,引发人们对当今中国道德滑坡、人伦崩坏的深深隐忧,而当下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汉服复兴运动,就是对触目惊心的案例做出了有力的回击。

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曾经振聋发聩的痛陈中国的高校在“精致利己主义者”,而我恰恰要给年轻的汉服同袍们定义为“谦卑的理想主义者”。谦卑的理想主义者们是这样的:

他们读书不是只为了将来好找个工作,除却安顿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以外,并不以物质消费为乐。他们不是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机器,他们悲天悯人、胸怀天下、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真理和原则面前,又执着的像个孩子。他们取得大学文凭、带着名校光环、步入“士”阶层的一员,开始努力承担起经世济民、立身行道的责任。时运可以有穷有济、国势可以有盛有衰,而他们始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物质主义者们无法理解上述情怀,崇尚眼见的为实、受享的为用,大概也就只有“汉服很好看”这一点能够吸引他们了。反过来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对于汉服运动深深的警示也在此:历史能够给我们的机会仅此一次。如果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人不能有效的把握住汉本位思想、不理解复兴汉服在信仰层面的意义、不具备文化自觉的基本精神,那么现在社会上浮躁重色的风气、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将会趁虚而入,将汉服运动轻而易举的同化,不仅这14年来的努力付之一炬,我们更断绝了子孙后代于后世再次试图复兴汉服的可能。汉服运动,只能成功不能走偏,这是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当年那些不肯剃发易服的祖先都在天上盼望着我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