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汉服运动与中式服装的可能性

来源:朝云辞

摘要:汉服运动与中式服装的可能性

汉服运动与中式服装的可能性-图片1

服“小圈子”、小社群的认同。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兴起的当代亚文化,其所期待、期许的社会愿景似乎是古代华夏-汉文明的当代重现;其所想像的宇宙图式或社会秩序似乎是人人穿汉服,以汉族为主体、以传统的汉文化为最优越的“天下”乌托邦。

总体而言,温和的汉服运动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其理性发展能够被多民族的中国社会所接受。但也有较极端的主张,认为确立华夏汉族、汉文化和汉家礼仪的正统性要远远重要于在“中华民族”概念之下的包容性。在某种意义上,其主张已接近于形成一种中国民间版的文明冲突论。

重新定义中式服装,使之更具包容性

出于对“国服”概念之政治性的回避,笔者倾向于认为“中式服装”概念的文化性能够被用来更好地描述和概括有关中国人的民族服装之百年来的建构史。同时在此也尝试对中式服装予以重新定义,以便使它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更为宽博的包容性。简而言之,就是在其与西式服装以及其他服装文化体系相互比较的语境或场景时得以确认的具有中国文化属性和中国多民族的服饰传统要素的服装,均可称为中式服装。假如未来的国服创制真的有可能成功,但在这样的国服成为现实之前,我们可以先拥有一个具有更大更多容量的“中式服装”的概念。

如此的中式服装概念,自然可将汉服及其所有相关的建构实践均包括在内,它理所当然地内涵着对汉族传统服饰发展历程中存在“混血”这一基本历史事实的尊重,诸如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北魏推行包括服饰在内的汉化政策,盛唐兴起的圆领窄袖曾受西域胡服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现代旗袍更是既有满族旗装的某些特点,又大量地汲取了西洋的裁剪技艺等等,都不妨碍多样性的中式服装范畴。即便是过于追求纯粹性而建构的各种款式的当代汉服,将其理解为中式服装亦顺理成章。显然,这有助于化解汉服运动内在两个面向之间的紧张悖论,从而摆脱相关的文化逻辑困扰。不仅如此,汉服运动也因此获得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极大地拓展了中式服装的内涵,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很多可供想象和选择穿着的中式服装的款式,还把历史上汉民族的所有服饰元素均纳入到当代中式服装创新或建构的资源宝库之中。因此,汉服运动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式服装的发展或建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大的贡献。

汉服运动在建构汉族的民族服装时,常把它和满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服装予以对举或并置。这在国内多民族文化相互比较的情形下,很容易理解。但在把汉服升格为中国人的民族服装或所谓国服时,即便汉服的权重和影响可能很大,也不宜排斥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中式属性或成为中式的可能性。中国少数民族的服装生活及其传统的民族服装,往往在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程度不等地相互影响,同时也和汉文化彼此间有一定的交流。

百度汉服吧的前吧主溪山琴况在生前接受“国际在线文化频道”的采访时,将汉服和华服作了区分,他认为,汉服指汉族人的民族服饰,华服可被定义为“中华的服饰”,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总称;很显然,56个民族的服饰皆可归入此类,汉服复兴者对此不提出异议;汉服属于华服系统,但因汉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很自然,汉服是华服系统的核心、主流和代表。若按照这个逻辑,将汉服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均包括在本文重新定义的中式服装的概念之内,应该可以被汉服运动所接受。

在当代中国社会动员了传统文化的诸多符号资源,并已取得了很多成就的汉服运动的建构实践是伟大的,但它的理论言说却不应走向复古、内向和封闭的自我循环。汉服运动若要为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的贡献,如何走出这种理论困局便是一个难题。希望扩容的中式服装概念,有助于汉服运动的理论家们深思这一运动未来的走向。

对于以汉服为载体所想承载的那诸多意义,并不是越繁多越好,越古老越好,越纯粹越好。汉服运动早期的导师溪山琴况曾经认为,假如没有像汉服这样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就失去了载体。这种说法归根到底,不过是在服装中内涵礼制和某些微言大义这一中国文化政治的传统思想在当代的一种遗留性反映而已。相对于那些在上古时可能确曾附会于服装之上的意义,汉服在当代社会之实际的功能,包括物理的、审美的、象征的功能,当更加值得汉服运动的理论家们去思考。即便是那些看起来确曾有过的传统性的意义,其实也都是需要在现当代的社会生活中予以确认和重新阐释。因此,汉服和汉服运动与其执着地去上古追寻意义,不如反问所建构的民族服装在现当代能够承载何种意义。笔者以为,这是由于汉服作为一种载体或符号与其承载的内涵或象征的意义之间,并不存在永恒、本质、以及必然性的对应关系。

无论对民族服装或国服的人为建构多么声势浩大,多么冠冕堂皇,多么美轮美奂,都不应该藐视服装最终的穿着者:即普通的一般民众。如果只是要复活一套汉人的民族服装,无论是作为礼服,还是作为日常起居的常服,至关重要的除了同袍们持之以恒的穿着实践,一般人民的服饰民俗也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才对。藐视普通民众的服装人为建构,很容易沦为只是爱好者的个人趣味。固然,即便汉服真的不实用那又如何?但汉服运动若像汉服吧的吧主“冀人行”、“东岳帝君”所解说的那样,是要把汉服及其承载的意义落实在人民生活当中,亦即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实现衣冠、礼乐、生活三位一体的复兴,那就更没有理由不重视去研究广大民众的服饰民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