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7版红楼梦看传统礼仪(上)
摘要:87版红楼梦可谓传统礼仪,大家风范,端庄优雅的直观教材。
,被人裱起来挂到墙上的艺术品,要知道,元春是凤藻宫尚书,是贤德妃!有端庄的仪容,有出众的文采,有雍容的气质,才能称得上“贤德”!某版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我的口味比较传统,我不重口味。。。

这张的四美作画,也没有用替身,桌上的画是演员们亲手画的。

关于“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关于“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中国传统,好坏这里不提,但是一个姑娘家的,成了夫家的人,那夫家就要负责了,看看这里,因为袭人升级成姨娘了,所以她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时,凤姐忙找来精致华丽的衣服叫袭人穿上,因为袭人现在是贾家的人,行动体现的是贾家的形象,可不能穿的寒碜了。
放到现在来说这就是企业的品牌形象意识。凤姐是个精明人啊,到现在肯定是个合格的董事长!
看这里,凤姐叫袭人不能用别人(自己家)的铺盖,这句话估计有的小孩子已经不懂了,可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你拍古代的故事,就得这样,某版的不只是不知还是忘了,总之是没有这些话~但少了这些,韵味就减了不少。。。

关于妙玉的衣服
关于妙玉的衣服,很多人不知道妙玉(老版)为什么穿那样的衣服,其实这也体现了老版的忠于原著,认真细致。
第一〇九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只见妙玉头戴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这是全书仅有的一段对妙玉衣着的描写。
我们的老版有那么多泰斗级的红学家,自然不会放过,于是,找到了服饰专家邓云乡(老版服装顾问,也是很有名的学者),自然,还有出版过中国服饰史的沈从文,他们一合计,绝对不会有错!
对,妙玉穿的就是水田衣,挽的也的确是妙常髻!
什么叫一丝不苟,这就是!

流行于明清的一种时装,就是故意把各种布料包括名贵的锦缎剪碎,成一块一块,再拼接成一件衣裳,明朝末期,奢靡颓废之风盛行,许多富贵人家女眷为了做一件中意别致的水田衣常不惜裁破一匹完整的锦缎,只为了一小块衣料而已。
这种时装在唐朝就有,王维诗中就有 “乞饭从香积 ,裁衣学水田”的句子。
所以,老版这样的衣服是绝对标准的,那么多红学家是有真本事的~!
至于某版,我不知道姑娘们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原谅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某版里哪个是妙玉,某版里面没有水田衣,某版说尊重原著。。。吐。。。

再看芳官的。
衣服是“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
何为"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这可需要做个分析题了,”玉色“,即素白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直接描写白色衣饰的先例并不多,算来只有凤姐的”素白"银器,及宝玉祭金钏时穿的素净衣裳等,余者多用玉色二字来代替,如宝姐姐扑的蝴蝶,即是正宗的玉色。好,三色定了第一种,第二种-----红;第三种---------青;质料--------酡绒;纹理-------水田,即方格纹;样式------小夹袄。

关于避嫌
古时候妇女,尤其是未婚的女孩,是不能随便叫陌生男子看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就更是这样的了。因为大户小姐经常不出门,见的男子少,而且小姐一般养尊处优,长的白嫩好看,这样,小姐看到一个除了自己父亲外的一个年轻男子,很容易生出情意,而男子看到了如此美貌的小姐,肯定会倾心。。。然后。。。就是一出西厢记一样的富家小姐和贫穷小子的故事了,这样的事在古时候很常见,所以呢,古时候小姐避讳见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也是出于现实考虑的,不光是传统文化的原因。
看这张,袭人的表妹们在袭人家玩,恰好宝玉来了,袭人家小,没地方藏,只好往角落里钻,这才对嘛,未婚的闺女就得这样。即便这样藏了,我们的二爷还是看上了那个红衣裳的mm了,要不是袭人说她已定亲,也得进怡红院,所以,古时候女子避男子的嫌是有道理的。


再来说丫环的发型
礼书记述说古代女子十五岁时有了婆家,行及笄礼(俗称上头),挽发髻。而未上头的女孩子,一般是梳丫头,丫环,(后来丫头丫环成了小侍女的代称,丫头丫环也成了丫头们的专属发型)。
那么什么是丫头,丫环呢,其实,这个环是个通假字,通“鬟”,百度百科的解释:鬟,妇女的梳成环形的发卷。这个鬟,在《历代帝王图》里有,看这张,就是最左边那个女孩的头发形状,就是在头两边的圆圈状发型。

雪雁是个丫头,她的头发自然是标准的丫环(鬟),两边各一个圈圈~在古代的发型头饰上,老版的精细大家都能感受到,每个人,不同的身份,都是不能乱来的。
某版的铜钱。。。不知是不了解古代妇女的发式头饰还是咋的。。

这张最明显,可爱的丫鬟,像个耳罩了,哈哈哈。

再说说荷包
在第7集里面,宝玉在园子里被他父亲带着吟诗作对,表现很好,他的小厮们就上来要赏,我开始不明白,小厮们为啥要宝玉身上的荷包呢?干吗不要钱?

原来这荷包可是个好东西,man人入关前,习惯骑马,他们身上就有布袋子,可以装干粮,水壶,烟 qiang等东西,等入了关,他们还是保留了这个身上佩戴口袋的传统,只是这口袋越做越小,越做越精致,用途也越来越多,可以装香料。
比如宝玉去祭拜金钏就是用的荷包里的“两星速沉”(速沉是一种香料)

还可以装香津润津丹,宝玉tiao戏金钏就是从荷包里拿出丸塞进金钏口中

还可以装槟榔,贾蓉qing薄尤二姐,被尤二姐吐了一身的槟榔渣子,这槟榔就是装在荷包里的,等等,荷包用处很多。

而且,宝玉身上的荷包那就更了不得了,那都是他的丫头们做的,有时还有小jie(比如林妹妹做的),这些丫头小jie们手艺可是了不得的,针线女红是一流的,做出来的荷包可是市面上买不到的!精致的荷包,可以作为艺术品了,所以小厮们都要qiang了~!

醒酒石
所谓醒酒石,即喝醉酒后,衔在嘴里可以醒酒解渴的石头。据《清一统志》介绍,醒酒石就是云南大理所产的点苍石,也就是大理石。大理石有白、杂二种,白色大理石又叫寒水石、方解石,呈块状结晶,白色或黄白色,略略透明,质地坚硬,性寒。寒水石有“清热降火,除烦止渴,主治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等功效,故而也能够醒酒。
第24集,湘云醉卧之后,一个丫头(好像是彩云)给她端来一杯酸汤醒酒,之后递给她“醒酒石”!
我震惊了~原著一句极其不显眼的话,老版也要表现出来,话说不拍这些大家绝对也不会发觉嘛!只能叹服老版的认真细致!

老仆人的体面
贾府里服侍过长辈的老仆人是有脸面的,比如林之孝家的,比如贾琏的奶母赵嫲嫲,比如宝玉的乳母李奶奶,主子见了也要礼让三分,这是大户人家应有的规矩,就好比皇上身边的老臣,即使是太子见了也要尊敬礼貌,这不仅是中华礼仪尊老爱幼的体现,更是一个家族知恩图报,体恤功臣的表现,还有,你对待老仆人好,给他们体面,才能激发年轻仆人的干劲,他们就会好好干,争取到老了也能有体面,因此,主子给老仆人脸面是一箭多雕的好事。
当然了,老仆人也不能倚老卖老,要知分寸,见好就收,能从主子那里得点好处就够了,别蹬鼻子上脸忘了自己是个奴才。
老版的主子和老仆之间就变现和拿捏得极准,看这张,贾琏和凤姐吃酒前先请贾琏的乳母赵嫲嫲,这是惜老怜贫,尊敬和礼貌,而赵嫲嫲也很有分寸的还礼。这才对嘛~,这才是国公府里主仆的关系嘛!
某版就乱了,一个宝玉的乳母在怡红院不得了,训林妹妹,训袭人。。。这还有规矩吗。。。
老仆人的体面
贾府里服侍过长辈的老仆人是有脸面的,比如林之孝家的,比如贾琏的奶母赵嫲嫲,比如宝玉的乳母李奶奶,主子见了也要礼让三分,这是大户人家应有的规矩,就好比皇上身边的老臣,即使是太子见了也要尊敬礼貌,这不仅是中华礼仪尊老爱幼的体现,更是一个家族知恩图报,体恤功臣的表现,还有,你对待老仆人好,给他们体面,才能激发年轻仆人的干劲,他们就会好好干,争取到老了也能有体面,因此,主子给老仆人脸面是一箭多雕的好事。
当然了,老仆人也不能倚老卖老,要知分寸,见好就收,能从主子那里得点好处就够了,别蹬鼻子上脸忘了自己是个奴才。
老版的主子和老仆之间就变现和拿捏得极准,看这张,贾琏和凤姐吃酒前先请贾琏的乳母赵嫲嫲,这是惜老怜贫,尊敬和礼貌,而赵嫲嫲也很有分寸的还礼。这才对嘛~,这才是国公府里主仆的关系嘛!
某版就乱了,一个宝玉的乳母在怡红院不得了,训林妹妹,训袭人。。。这还有规矩吗。。。

这林之孝家的是管家老婆,在王夫人面前都可以坐下来和主子说话,可见是比较有脸面的,所以宝玉才这么礼貌。规矩啊规矩,礼仪啊礼仪,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称呼名字
说个民俗吧,这里,晴雯要撵坠儿,说是宝玉的意思,并提到了“宝玉”的名字,坠儿的干娘说下人不能直接叫主子的名字,说晴雯是拿主子的威风压人,然后,麝月帮晴雯说话,这里麝月说我们丫头直呼宝玉的名字是老太太的意思,为的是“好养活”。之前看这里,特别是这句话,不懂,估计现在还是有些人不太明白。

解释之,我国历来有给小孩起小名的习惯,比如“狗剩”、“二蛋”,然后,这个名字就让大家都来叫,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名字不像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