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摘要:其实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并不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服饰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

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184o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欢迎,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落,西方缝纫方式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女性的时装,由于缝纫精致、款式合乎时代潮流,影响尤大。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
入世后的服饰文化
在第十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期间,大连日报社承办了“国际服饰文化·大连论坛”,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中国与国际服饰文化”为主题,对繁荣服饰文化理论和推动服饰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者认为,继承传统、讲究环保、注重创新是中国服装业迎接“入世”挑战的三个对策。
与会者认为,“入世”对中国服饰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抓住机遇,赢得挑战,中国服饰设计理念应摈弃对欧美的一味模仿,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仅仅仿效西方,将永远落于其后。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服装曾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当时,“中国品位”是欧洲的主流,穿中国设计的丝绸服装是最高时尚。中国传统的优美设计和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当前,关键是继承传统,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
有的专家认为,“入世”以后,“绿色环保”将成为中国服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道“坎儿”。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业为攻克“绿色环保”这道“坎儿”,取得了明显成绩。被称为“软黄金”的山羊绒,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高级羊绒时装的原料,能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但是,山羊是草原的破坏者,能把草根都啃净,致使草原沙漠化。目前,世界最大的山羊绒产地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山羊圈养,既讲究环保,又确保绒源,是把我国服装业发展成绿色环保产业的有益探索。为了迎接“入世”挑战,国内服装业应高度重视“绿色环保”,以攻克国际贸易壁垒,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与会者认为,振兴中国服装服饰产业,必须走款式设计、色泽采用和面料制作的创新之路。中国纺织服装业从生产到科研、从企业到产品应全面构建创新体系,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在产品创新方面,应以生态服装、将生命科学融入服装产业、将艺术融入服装产业为主要内容。在管理创新方面,应以培养现代服装人才、发展高新技术、应用先进生产设备和建立具有活力的企业机制为主要内容。
中国民族服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的引导下,民族服装曾有过高度发达的时期,有着“衣冠大国”的称谓。我国是个多民族共处的国家,各民族服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既自成体系又独立发展,从而产生了具有独特东方韵味的服装体系。
中国西南地区,山高水险,神秘莫测。云贵川黔四省境内少数民族众多。生活在青山绿水中的各少数民族,如:苗、彝、白、纳西、布依、藏等。都保留着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这些服装无论是艳丽的图案还是宽松适体的造型都受到现代都市人偏爱。回归自然是一种现代时尚,开发民族服装恰好能满足这种需求,若能将传统的民族服装与现代的设计理论成功的结合起来,必能开发出一种让消费者满意的服装。
民族服装经过了时间考验,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代表性,每个民族服装在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款式还是在图案和色彩上都体现着该民族的民俗特征,如将实用和装饰结合于一身,必定涵盖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西南各民族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气候多变,环境优美,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服装款式变化丰富,用色纯朴,工艺手法繁多。如:贵州苗族的蜡染,云南大理白族的服装配饰等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各少数民族保留完整的民族服装体系,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必将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主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将呈多元化。把服装设计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并结合西方的现代设计理论和工艺,可以发扬中国服装服饰文化的精髓。今年国家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加大,西部的经济将随之加速发展,我们要保留住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的特色,它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宝库。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对民族服装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