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之美 汉服之惑(文)
摘要:洛神之美虽脱俗,但真正引发我兴趣的却是“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从他人处问得此为汉服。

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题记
忆起小时候在外公家看见的那幅仕女图,女子手执茶壶,焚香煮茗,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神韵翩然。
假日偶读《洛神赋》,其中的妙语虽多,却大多草草而过,唯此段洛神之美记忆深刻。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曹植《洛神赋》
洛神之美虽脱俗,但真正引发我兴趣的却是“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从他人处问得此为汉服。
细细想来,对汉服的向往自小便在心中悄悄埋下,深深扎根。
循着自己的兴趣,慢慢走近汉服,有幸在专业课学习中,我寻到了汉服的踪迹,一改原来对汉服混沌的认识,慢慢我痴迷于汉服。我迷恋那飘逸的韵味,迷恋那精细的花纹,甚至于有个专属于汉服的梦想:身着汉服,游遍名山古刹、松林密境。当旁人好奇于我的衣着,我骄傲的侃侃而谈,诉说起源历史,讲解汉服内涵,郑重地告诉所有人:这就是汉服!
可环顾周围我不由落寞:汉服去哪了?
我曾经感慨于这样一个报道:两个大学女生身着汉服逛街,被周围的人辱骂、驱赶。
我曾经懊恼于这样的氛围,清装穿越剧遍布荧屏,清装旗袍便深入人心;思密达的韩剧泛滥不止,韩服便立受追捧。
我曾无奈于这样的场面,全世界各民族都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笑语盈盈的时候,我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踩着皮鞋。
明明是我中华的传统服装,我们见到它却满眼陌生,被认为是高丽和某岛国的传统服装?明明是我中华的传统服装,我们却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旗袍才是我们的传统服装?明明是我中华的传统服装,却在彰显国之气派的场合下将它遗忘一旁?
大汉之服,华夏之魂。我们陌生于汉服,即陌生华夏之形,我们无视于汉服,即无视华夏之魂,我们遗忘于汉服,即遗忘华夏之本。
汉服是华夏的精粹,它不该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人问津,也不该被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所夺走,所觊觎。它该被世人熟识,在我华夏儿女身上绽放光彩。因为我们姓炎黄,因为我们是华夏儿女,汉服承载的是民族的信仰、民族的精神。就该在我们身上散发光芒,就该被我们宣扬,就该被世人所知,它是属于我们民族的骄傲,这是属于华夏儿女的骄傲!
身披汉服,彰显中华魅力,承载华夏之魂,指引我们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