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停云流光 琴棋书画  男女款中性魏晋风骨直裾汉服套装非古装古风
停云流光 琴棋书画 男女款中性魏晋风骨直裾汉服套装非古装古风

汉服推荐

琴-汉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乐器(下)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古琴音乐保存和发展了汉民族固有文化的宝贵传统。熟悉古琴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西汉之时,在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东汉的蔡邕到晋朝的嵇康,是古琴乐器臻至完善的飞跃时期,代表了汉民族文化固有的传统。

琴-汉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乐器(下) -图片1

琴之所以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代表还有更进一步的原因。

其一,古琴音乐保存和发展了汉民族固有文化的宝贵传统。熟悉古琴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西汉之时,在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东汉的蔡邕到晋朝的嵇康,是古琴乐器臻至完善的飞跃时期,代表了汉民族文化固有的传统。但是,隋唐之时,汉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发生了汉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全面融会,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唐文化,对此,本书第四编第一章第三节《民族大同化的产物和民族文化大融会的结晶-唐文化》已有详细论述。这里需提出的是,在外来文化全面冲击,汉民族文化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汉民族固有的音乐艺术却在古琴中顽强地保存并延续了下来。《旧唐书-乐志》即云:“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瑟调,蔡邕杂弄。”《广陵散》就是保存“楚汉旧声”的一个实例。

其二,古琴音乐具有陶冶和表现汉民族性格的功能。唐代的薛易简在《琴诀》中说古琴音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这种情况,在现存的上千首古琴曲中有多方面的表现,如《渔歌》表现渔夫在大自然中勤劳乐观情感的同时,又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向往遁迹山水生活的心情。又如《胡笳十八拍》表现了蔡文姬幸存、别子、还乡,悲欢交织的矛盾心情。

再如《墨子悲丝》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墨子看到洁白的丝被染成不同颜色,从而感叹人类也是在社会上由纯洁而变成形形色色,产生悲思的内心活动。还如《平沙落雁》通过对秋爽天高、水远沙明,雁阵的飞翔、鸣叫、盘旋、降落、起飞的种种描写,造成了一幅雅致清秀的图画,使人产生宁静闲适之感。此外,伯牙弹琴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古琴音乐的这种功能,据说伯牙跟成连学琴,三年不成,后随成连到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鸣悲号之声,心有所感,琴艺大进,陶冶了灵性而作琴曲《水仙操》。

后来,伯牙又因长期没有遇到知音而苦恼。有一次,他弹琴给一位叫钟子期的隐士欣赏,子期听了一会说:“这琴曲的形象如同巍巍高耸的泰山。”又听了一会说:“这又像是浩荡无际的江海。”伯牙弹的正是《高山流水》一曲。遇到了这样的知音,伯牙万分高兴,两人遂成知己,此即“《高山流水》识知音”。一年之后,伯牙去看望钟子期,哪知子期已经去世了,他悲痛欲绝,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此即“伯牙碎琴谢知音”。

其三,古琴音乐表现了汉民族气贯长虹的民族气节。《神奇秘谱》中激昂慷慨的《广陵散》,是东汉时期的古曲,表现了战国时期韩国铸剑工匠为韩王铸剑,到期未成,被韩王杀害。工匠的儿子聂政长大立志报仇,经过不屈的努力,终于机智地刺死韩王并自杀身死。后来晋代琴家嵇康虽然在文学和音乐上有相当成就,但由于他在政治上鄙视腐败的司马氏政权而被害。在他临刑时,要来了古琴弹奏《广陵散》诀别,成为千古传颂不绝的逸闻奇事。究其根源,就是因《广陵散》表现了汉民族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其四,古琴音乐具有民俗意义。例如,汉族民间以琴声传达爱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今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琴心”即琴声。而琴瑟并用,又如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汉族民间贺婚即有“琴瑟之谐”的贺句。

这样,一言以蔽之,琴作为表现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一种工具,“小则怡情悦性,大则定国安邦”,从而在民间广泛流传,当然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