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左右衽的初步了解

来源:朝云辞

摘要:关于“左衽”所指代的含义,很多同袍都认为是“死者所服”。而有关“左衽”的语句则古代典籍做出来解释。

冕弁冠裳:【左衽不是“死者所服”——左衽的含义】

【非直接转载请注明文自“曹长”】

关于“左衽”所指代的含义,很多同袍都认为是“死者所服”。

但从已知的汉人朝代的汉人墓葬出土文物来看,死者寿衣及陪葬衣物基本都是右衽。曹长也只有在《礼记·丧大记》里面找到了这句有关丧礼左衽服的记载:“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但结合上下文可知,这里指的是先秦时期对君王士大夫丧礼的丧服采用左衽,而不是死者寿衣采用左衽,且后世衰服也为右衽或者对襟式。

那么,左衽到底指代什么含义?

答:对少数民族来讲,左右衽没有特殊含义。但对汉人来讲,左右衽是华夷之辨的象征。也是汉服丧服的象征。

以下是古代典籍中有关“左衽”的语句:

【先秦】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西汉】《汉书》:“《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东汉】《十三经注疏.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

郑玄注云:“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发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我小子亦长受其多福。”

【南朝】谢灵运《撰征赋》:“中华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缓带。”

【隋唐】唐朝颜师古注《汉书》:“右衽,从中国化也。”

张议潮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西地区后,史料记载为:“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日本也以全民右衽作为“唐化”的象征。

养老三年(719),天皇“初令天下百姓右襟。”

【宋】陆游:尔来十五年,残虏尚游魂。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冤。

【明】王夫之:当石晋割地之初,朔北之士民,必有耻左衽以悲思者。

同时,从山西保宁寺元末明初的水陆画可以看出,明初受蒙元遗风影响,大量汉人穿服左衽,而且连孔子画像也是多为左衽,因此明朝朝廷多次下令要求改右衽。

如永乐八年:中王铎言:“济南府长山县等文庙圣贤塑像,【衣服左衽,此盖前代夷狄之俗】,因循未革,宜令天下学官,凡文庙圣贤衣服冠绘塑,不合古制者,悉改正从之。”

宋代也有类似的记载。

宋代周必大《二老堂词话》说:“陈益为奉使金国,属官过滹坨,光武庙,见塑像左衽。”

岳苛《呈史》中也说至涟水、泗洲,都见到塑像刻像皆做“左衽”,并说:“此致盖金人为之”。

左右衽的初步了解-图片1
左右衽的初步了解-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