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下日本人眼中的汉服
摘要: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2003年11月22日,在中国汉族男子日常生活中绝迹了长达358年之久的汉族服装,重现神州街头。汉服运行起源于当年的“汉网”。经过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领导人穿着所谓“唐装”,其实是满族满族马褂,从而引起“汉网”汉文化的反思等。
2003年11月22日中午时分,王乐天身着汉服行走在郑州市区。但当他路过一家商场时,却听到门口的迎宾小姐冲里边的人大喊:“快来看呀,日本人,穿着和服的日本人!”经过步行街的拐角时,几个小孩子看见他,也哄笑着说“八格牙路”。"汉网"进行了网络直播,那天风很大,他的头发有些乱,但飘逸得充满汉韵古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偶然看到了这些照片,并据此写成了一篇报道,这篇文章也成为第一篇报道汉服的文章,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王乐天的举动因此广为流传,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响应,并在全国掀起了汉服复兴的浪潮。
汉服文化运动已11年了,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认识了汉服,国外对汉服是怎么看的?我们整理了一些日本网友关于汉服的评价,有对有错,你们感受下。
汉服运动文化潮流兴起于市井,发起之际离庙堂很远很远,最初只是一种小众的网络亚文化,主流学者支持的少,反对的多。年轻的网友呼朋引伴,正一点点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