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钟灵记 绯嫣:日常汉服女对襟上襦齐腰襦裙改良吊带中国风春夏秋
钟灵记 绯嫣:日常汉服女对襟上襦齐腰襦裙改良吊带中国风春夏秋
七月夕 鳞灵 原创绣花汉元素吊带裙直领对襟短衫改良汉服女夏
七月夕 鳞灵 原创绣花汉元素吊带裙直领对襟短衫改良汉服女夏
徐娇织羽集汉元素【主腰吊带】基本款
徐娇织羽集汉元素【主腰吊带】基本款

汉服推荐

试仿制隋唐吊带裙 以及关于齐胸襦裙(齐胸衫裙)的衬裙

来源:朝云辞

摘要:试着仿制了一下上篇说到的吊带裙,能找到的资料很少,也没有相关的出土文物数据,只是参照图片上的样子简单地仿了一下,望各位轻拍哈,错的地方欢迎指正。

 其次参考了下面的陶俑,这几个俑穿的是高腰裙子,裙子系在胸下,位置很高。虽然不是齐胸,但是我想既然样式这么相似,结构很可能也差不多,所以也参考了它。有一个俑上能清楚地看到裙子的开口位置是身前中线处,这点我不明白是为什么。因为我关注这个样式主要是出于实用的目的,想看看能不能把它作为齐胸的衬裙,所以就先按现在一片式裙子通常的做法做成围合一圈半了,这样的话穿好后裙子的开口是在身体侧面。
 其次参考了下面的陶俑,这几个俑穿的是高腰裙子,裙子系在胸下,位置很高。虽然不是齐胸,但是我想既然样式这么相似,结构很可能也差不多,所以也参考了它。有一个俑上能清楚地看到裙子的开口位置是身前中线处,这点我不明白是为什么。因为我关注这个样式主要是出于实用的目的,想看看能不能把它作为齐胸的衬裙,所以就先按现在一片式裙子通常的做法做成围合一圈半了,这样的话穿好后裙子的开口是在身体侧面。
试仿制隋唐吊带裙 以及关于齐胸襦裙(齐胸衫裙)的衬裙-图片2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之前转载的扬眉剑舞的文章《回到唐朝需要准备几件衣服》里,给出了一张吊带裙的展开图,我就完全按照这个结构来做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之前转载的扬眉剑舞的文章《回到唐朝需要准备几件衣服》里,给出了一张吊带裙的展开图,我就完全按照这个结构来做了。
 前几天得到同袍科普,夏天穿的齐胸襦裙严格的叫法应该是齐胸衫裙,这个和衣服的材质和穿法都有关系,虽然我还没太弄明白,但是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如果直接改叫齐胸衫裙可能大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所以这里就先把两个叫法并列一下。

 下面是我做的,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在一片式裙子上加上两条肩带。因为只是实验,做的比较简陋,图也拍的挺渣的,还望轻喷啊
 前几天得到同袍科普,夏天穿的齐胸襦裙严格的叫法应该是齐胸衫裙,这个和衣服的材质和穿法都有关系,虽然我还没太弄明白,但是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如果直接改叫齐胸衫裙可能大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所以这里就先把两个叫法并列一下。

 下面是我做的,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在一片式裙子上加上两条肩带。因为只是实验,做的比较简陋,图也拍的挺渣的,还望轻喷啊
收起来是这样的
收起来是这样的
没有按陶俑上的做成中线开口,开口放在了侧面
没有按陶俑上的做成中线开口,开口放在了侧面
试仿制隋唐吊带裙 以及关于齐胸襦裙(齐胸衫裙)的衬裙-图片7
下面说一下做法,裙子是从后往前围合的,做的时候先要确定一下背后两根肩带的间距,就是下图里蓝线的长度,这个距离窄一点可能带子不容易从肩上滑掉。我定的是12厘米。
下面说一下做法,裙子是从后往前围合的,做的时候先要确定一下背后两根肩带的间距,就是下图里蓝线的长度,这个距离窄一点可能带子不容易从肩上滑掉。我定的是12厘米。
然后需要算一下肩带下面的宽度,就是下图里黄线的长度。这个需要先量好上胸围的数据,根据它来算。上胸围指的是胸上方,和腋下齐平绕一圈的长度,也就是齐胸裙头系的那个位置。
然后需要算一下肩带下面的宽度,就是下图里黄线的长度。这个需要先量好上胸围的数据,根据它来算。上胸围指的是胸上方,和腋下齐平绕一圈的长度,也就是齐胸裙头系的那个位置。
这个长度等于: 上胸围除2 - 背后肩带间距(12cm)- 肩带宽度x2

也就是下图里的 粉色线长 减去 蓝色线长 再减去两个橙色线长
这个长度等于: 上胸围除2 - 背后肩带间距(12cm)- 肩带宽度x2

也就是下图里的 粉色线长 减去 蓝色线长 再减去两个橙色线长
整个裙头的长度是上胸围的一倍半,肩带的长度我定了18厘米,这个长度穿上后衬裙的上沿会比齐胸外裙通常系的位置低一点,不会露出来。

然后把它穿在人台上看看,先把肩带挂上去
整个裙头的长度是上胸围的一倍半,肩带的长度我定了18厘米,这个长度穿上后衬裙的上沿会比齐胸外裙通常系的位置低一点,不会露出来。

然后把它穿在人台上看看,先把肩带挂上去
把右片提起来,系带从左侧的肩带下面拉出来
把右片提起来,系带从左侧的肩带下面拉出来
和系一片式裙子一样,把压在里面的裙头拉出一点,翻折下来
和系一片式裙子一样,把压在里面的裙头拉出一点,翻折下来
然后两条系带绕回身前系好
然后两条系带绕回身前系好
背面
背面
拍完人台照后我把它当衬裙试了一下,外面套上单层的齐胸外裙,然后立刻发现了这种穿法对胖人的不友好,这样穿比原来的双层裙要蓬的多。这个比较意外,但是想了一下明白了,双层裙是两层布料同时打折,厚度相对于单层并没有增加多少。而现在试验的这种穿法,等于是三层三倍折,不仅蓬,而且可能夏天穿会比双层裙更热。

画个裙褶的剖面图,蓝色代表衬裙,粉色代表外裙。上面是双层裙,下面是现在试验的穿法:
拍完人台照后我把它当衬裙试了一下,外面套上单层的齐胸外裙,然后立刻发现了这种穿法对胖人的不友好,这样穿比原来的双层裙要蓬的多。这个比较意外,但是想了一下明白了,双层裙是两层布料同时打折,厚度相对于单层并没有增加多少。而现在试验的这种穿法,等于是三层三倍折,不仅蓬,而且可能夏天穿会比双层裙更热。

画个裙褶的剖面图,蓝色代表衬裙,粉色代表外裙。上面是双层裙,下面是现在试验的穿法:
这样看来,用这种一片围合式吊带褶裙做齐胸的衬裙是不太合适的,除非把褶裙改成片裙,但是不知道汉服里有没有这种片裙。片裙好像是现代的做法。而且即使是片裙,一片式的裙子需要有半圈左右的围合,也就是身前会有两层布料,加上外裙还有三倍折,对于夏天来说也不理想。

但是把夏天的齐胸裙做成双层我还是有点不太理解,在我看过的汉服相关资料里,衬裙或者叫中裙,好像都是单独的裙子。还有受汉服影响很大的和服,韩服,也都有单独的衬裙。而且古代因为没有机器生产,布料比现在值钱的多,如果每件裙子都加一层衬,对于古人来说可能也太奢侈了。其次加上三米左右布料的衬裙后,整条裙子的重量会大大增加,这点我觉得是裙子穿上容易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看来关于齐胸衬裙的问题还要继续思考一下。这个帖子整理完后发现不明白的地方还挺多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人关注这一方面,毕竟这种样式的确存在过较长时间,并且在汉服的实际穿着中可能还会有一定的价值。
这样看来,用这种一片围合式吊带褶裙做齐胸的衬裙是不太合适的,除非把褶裙改成片裙,但是不知道汉服里有没有这种片裙。片裙好像是现代的做法。而且即使是片裙,一片式的裙子需要有半圈左右的围合,也就是身前会有两层布料,加上外裙还有三倍折,对于夏天来说也不理想。

但是把夏天的齐胸裙做成双层我还是有点不太理解,在我看过的汉服相关资料里,衬裙或者叫中裙,好像都是单独的裙子。还有受汉服影响很大的和服,韩服,也都有单独的衬裙。而且古代因为没有机器生产,布料比现在值钱的多,如果每件裙子都加一层衬,对于古人来说可能也太奢侈了。其次加上三米左右布料的衬裙后,整条裙子的重量会大大增加,这点我觉得是裙子穿上容易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看来关于齐胸衬裙的问题还要继续思考一下。这个帖子整理完后发现不明白的地方还挺多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人关注这一方面,毕竟这种样式的确存在过较长时间,并且在汉服的实际穿着中可能还会有一定的价值。

试着仿制了一下上篇说到的吊带裙,能找到的资料很少,也没有相关的出土文物数据,只是参照图片上的样子简单地仿了一下,望各位轻拍哈,错的地方欢迎指正。

主要的参考对象是李寿墓里的这幅演奏图壁画,从裙子系的高度看应该是齐胸,前排有两位女子能看清裙子上部,吊带画的比较细,而后排几位的吊带都画的比较宽,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画,我就暂且先按前排的样子做了细吊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