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当我们谈起国学传播,不只是那位身穿汉服的女孩

来源:朝云辞

摘要:千年“古风”吹进朝阳门内190号,“网络传播沙龙”现场书墨飘香、筝箫合奏,汉服飞扬……如何借助互联网更好地传播国学文化,重拾经典要籍、民间风俗及市井记忆,成为每一个对国学心存向往的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谈起国学传播,不只是那位身穿汉服的女孩-图片1

千年“古风”吹进朝阳门内190号,“网络传播沙龙”现场书墨飘香、筝箫合奏,汉服飞扬……如何借助互联网更好地传播国学文化,重拾经典要籍、民间风俗及市井记忆,成为每一个对国学心存向往的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凡是缺失的,终会被找回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出现断层,80后、90后成为漠视甚至排斥传统文化的一代,我们似乎离传统越来越远。这种隔绝导致当下的很多年轻人迷茫、浮躁且充满戾气,导致我们的价值失衡、社会失序。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蔺玉红女士坦诚讲到,我们作为国学教育的传播者,有责任重塑社会的道德观及道德秩序,“国学热”的出现恰恰是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在有些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其实对传统文化都有非常迫切的需求。这种来自民间的需求,正是推动国学复兴的重要力量。

很多人担心,在网络传播方式不断突破与创新的情境下,国学难免走向通俗。其实没有必要去人为地区分精英的文化或庸俗的文化,因为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棵大树的枝干,只不过经典要籍是主干,但同时我们还有市景、民俗及各种记忆,这些是树梢,干和梢共同组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树。

矫枉过正,国学应回归常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国学在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秘书长金海峰直面社会乱象并谈到,有些以传销起家的人也讲起了国学,带着半懂不懂的知识硬伤、刻意复古以其牟利,引发出一些负面事件。国学传播应建立起一个自律机制,我们把它概括为“科普国学,文化健康”。网络为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人们知识素养的提升,国学也进入了新的常态。过冷或过热的文化都不会持久,我们希望它是恒常的状态,国学其实就是我们的民族基因,它要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顺势而行,青春国学正当时

CNNIC第3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中提及,中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规模约1.65亿,这是非常大的群体,我们有责任做好青少年的国学文化传播。蔺玉红分享道,现在的孩子把互联网作为生存方式,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国学传播需要在渠道和形式方面紧跟形势、力求创新,包括搭建新媒体平台,借助线上交流平台让国学走进青少年的视野。利用互联网传播时,一定要考虑到青少年的身心未成熟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阅读方式。此外,线下也一定要搭建平台,给孩子们一个展演的舞台,让国学真正走进学校与家庭,融入青少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