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热”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呼唤
摘要:“汉服热”的背后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呼唤,其意义不仅仅是倡导穿汉服、学习汉服文化,而是要唤醒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而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社会所用
“汉服热”的背后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呼唤,其意义不仅仅是倡导穿汉服、学习汉服文化,而是要唤醒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而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社会所用
8月22日,由海南省汉服文化协会、三亚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汉服·美无处不在”——传统汉服与礼仪展示活动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据了解,三亚是此次活动第二站,首站设在海口,接下来还将在海南其他市县相继开展。(8月23日《三亚日报》)
试穿汉服、感受礼仪等活动,不仅可以让市民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还可以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种活动值得肯定,更应多举办。其实,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汉服是一种民族的“身份标识”,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流经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服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成为了民族认同与民族精神的一个标志。近年来,“汉服热”伴随着“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在传统重大节日、“成人礼”、“中式婚礼”等场合不时能够看到汉服的身影。穿汉服、学汉礼之类的活动,越发成为一种时髦。除去个别商业炒作和作秀的成分,穿汉服变成时髦说明了当下国人对汉服文化认可度正在提高,对传统文化回归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正在增强。
汉服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本不应对此陌生。但现实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对西方文化的过分推崇,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却知之不多。此前,某知名主持人因在某节目中调侃一群身着汉服表演的年轻人,称是“哪个洗浴中心的”而遭到批评。这种调侃中或许有“节目需要”的因素,却也折射出了一些传统文化“不为人熟知”的尴尬处境。试问一下,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会消失在历史中。因此,通过试穿汉服、感受礼仪等方式弘扬传统文化显得更加迫切。
不过,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应该要考虑到当下生活习惯的变迁,而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如果不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创新其样式与时俱进,适应公众的审美需求,消除公众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心理隔阂,增进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那么,类似“汉服热”这一类现象也只能是空有其“热度”,难以达到传承发展的目的。
实际上,“汉服热”的背后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呼唤,也是社会不断向传统文化回归发出的信号。在当前的现实下,“汉服热”可以视为社会在文化领域的自省,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倡导穿汉服、学习汉服文化,而是要唤醒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而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社会所用。就此而言,推动汉服发展,既要相关部门的大力倡导和践行,也需要包括个体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