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香事
摘要:缕缕馨香,传承千年。它在馨悦中调和身心,温润性灵,养生开窍、益智怡情于有形无形之间,象春雨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搏。
缕缕馨香,传承千年。它在馨悦中调和身心,温润性灵,养生开窍、益智怡情于有形无形之间,象春雨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搏。
中国香事是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而香的使用形式则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情致的细微追求及心灵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结合。从皇家贵胄佛法僧道,到文人墨客寻常百姓,无不与香为伴。它祛疫辟秽,清心安神,是百姓安居康体之良方;它怡情养性,是文人墨客灵感启发之源泉;它祭天敬祖,是寄托哀敬期许美好之信使。情迷暖炉,薄雾升腾清幽数缕,曾激发多少才思暗涌,启迪多少大智慧,又曾承载了多少世人美好的祈愿,安抚多少尘世喧嚣,平添多少生活的乐趣。
人类使用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史料可知,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使用各种香料以敬天祭祖表示敬意。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屈原《离骚》如此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随着香料的盛行,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嗜香如癖,自己识香、制香、品香、论香,将香更多地运用到生活中。文人墨客也撰写了许多诗句,像李清照的《醉花阴》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瑞脑即是龙脑香,金兽即兽形铜香炉),短短几句便将香与生活点滴思缕关系描写的跃然生动。明清两朝,用香风气更盛,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美妆健体之御用香方就达上百种。宫廷里各处燃有香品,专香专用。那些年代里,香深入陪伴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显示出香文化的独特风韵。
到了现代,香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芬芳宜人可净化空气,且有安神开窍、扶正祛邪的作用,使人沉静放松,心生欢喜。芳香养生即是指借助品香来实现身心的调养,使心情得以平静,香气通过人的呼吸系统刺激神经,从而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品香在古代备受文人雅士和贵族阶级的推崇,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和养生保健的好伴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香道在养生、休闲方面的作用受到当代人的广泛关注和追捧,成为当今社会极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香料百科
香按成分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树脂类和金石类四大类。植物类指以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经过修治而成的原态香材,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制香常用的约为130余种。植物的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例如,茉莉、熏衣草取自植物的花;豆蔻、鸡舌香取自果实部;甘松、木香取自根部,檀香、沉香取自木材。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金石类如雄黄、朱砂,树脂类如安息香、乳香等。香药的药性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权威的界定。它们的共同具有“驱邪扶正、痛经开窍、疗疾养生”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疏》中说“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如。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常见香药
(一)沉香:又名琼脂、莞香;其名称因其地域不同,结香种类不同,因而名称不同。国产沉香主产于海南;进口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肺经
【功 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二)檀香:檀香木属植物科中檀香科。主产印度东部、泰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地区,其中以印度的老山檀为上乘之品。木材极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药,历来为医家所重视。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 效】行心温中,开胃止痛,熏烧可杀菌消毒,驱瘟辟疫,放松效果绝佳。
(三)麝香:又名当门子、脐香。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
【性味归经】性辛、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
【功 效】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
(四)龙脑香:梅花片脑,片脑,羯布罗香。清热除臭,有消除体内积存食物的妙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无毒。
【功 效】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辛热之性,能散一切风湿,故主心腹邪气及风湿积聚也。
(五)安息香:叶廷珪《香谱》云,此乃树脂,形色类胡桃瓤,不宜于烧,而能发众香。
【性味归经】辛、苦、平、无毒。
【功 效】开窍醒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