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汉服复兴:衣礼携行者,方为同袍!

来源:与子同裳

摘要:汉服复兴的实质是汉文化复兴。衣冠对于文化来说,是一种传递、过渡的媒介。又或者说,对于汉文化复兴、汉民族精神重塑的本身,衣冠是一个工具。那么,如何方才是一个真正的同袍呢?

首先,“同袍”一词所指为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同袍指的便是战友。

说到战友,我们又在如何一场战争中并肩作战呢?

以华夏衣冠为切入点,复兴汉文化,以至重塑民族精神乃至再造整个华夏!

好,哪些人方是我们真正的同袍?

衣礼携行者,方为同袍!

“衣”自然指的是汉服,而“礼”却不仅仅指的是汉服相关礼仪,而更多的引申为其所代表的汉文化以至于其内在的民族精神。

有的人只持“衣”。他们穿着汉服更多是因为喜爱汉服的华美,或者是抱着纯粹游玩的心态。

我并不反对这种汉服爱好者的存在。客观上讲,他们的存在确实是壮大了汉服复兴的声势,以及一定程度上在汉服宣传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这种纯粹的爱好者,却不可以称得上是同袍。因为他们并没有参加这场汉文化复兴的长征。

溪山老吧主说过:“我们是汉文化复兴者,而非汉服爱好者。”

汉服复兴的实质是汉文化复兴。衣冠对于文化来说,是一种传递、过渡的媒介。又或者说,对于汉文化复兴、汉民族精神重塑的本身,衣冠是一个工具。

那么,如何方才是一个真正的同袍呢?

首先,除了衣冠本身,同袍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愿意学习、了解汉文化。

自然,汉文化素质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每个同袍都拥有无比渊博的知识。

但至少,作为一个汉文化复兴者,需要去愿意了解、学习汉文化。这才是日后宣扬汉文化、复兴汉文化的根本。

此外,对“礼”的遵守也是必要的。这不仅包括对衣冠形制的遵守,还有对平时举止素养的注意与培养。

譬如祭礼穿裋褐,外出着中衣,以至于着影楼装自诩汉服而屡教不改。

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来看,只存了“衣”而无存“礼”。

至于言行举止。首先,我们鼓励汉服生活化,但并不是无下限化。

如果个人素质低下,出口成脏,行为恶俗,这种人哪怕身着汉服也只不过是沐猴而冠。

请同袍切记,你们的言行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上衣裳。你们的举止行为代表着汉文化复兴者的形象,给影响了他人对汉服复兴的第一印象。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当然,这种对“礼”的遵守不应该是强迫的,其根本还是一个“诚”字。

若非发乎诚,则从“礼”毫无意义。

诚何来?源于对华夏复兴的坚定信念。

而同袍的最高层次则为精神层面。

及人始于由己,兼济天下始于独善其身。

我们所要复兴、重塑的华夏精神,本身就是我们自身首先要去追求的。

何为华夏精神?

譬如任侠之气。“道之所在,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还有文天祥、史可法、阎应元、岳飞、于谦,以至于上溯孔孟、老庄等等,追求这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之基,亦是华夏之实质。

而精神之气,亦更是对汉服复兴的不竭的动力。亦或者说是源泉。

承汉礼,着汉衣,朔正气,复汉家之兴!

此谓之真正的同袍!或者更可以说,此种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汉文化复兴者可以概括,更可谓之“华夏复兴者”!

文已至此,题目之文早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着我汉裳,兴我汉家。

承大道之理,兴华夏之义。

此谓之同袍,亦是真正的华夏复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