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符
鱼符一般由木头或者金属精制而成,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其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上凿小孔,以便系佩。其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内廷),作为“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的证明。左右符的数量不一定对等,多少根据使用者的人数和实际需要来定。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权力凭证”,可用于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钓得“金龟婿”,也是从唐朝而来。武则天不用鱼符转用龟符,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金龟符。因此能嫁得三品以上大员,自然是一件喜事。
为了方便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而且要求是“符不离袋、袋不离符”。宋代时,“鱼符”被废除,但仍佩“鱼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