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钟灵记 般若:对襟齐胸襦裙齐腰女改良春夏秋冬传统绿重工大摆汉服
钟灵记 般若:对襟齐胸襦裙齐腰女改良春夏秋冬传统绿重工大摆汉服

汉服推荐

从87版红楼梦看传统礼仪(下)

来源:朝云辞

摘要:87版红楼梦可谓传统礼仪,大家风范,端庄优雅的直观教材。

给咱们家做媳妇?”就是说你已经受了贾家的聘娶之礼暹罗茶了,就是愿意嫁给宝玉了。所以林妹妹才羞得涨红了脸,一声不吭,甚至起身离开。虽然黛玉心里头很高兴这么说,也希望事实如此,但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不能流露出半点喜悦之情。而凤姐也只不过是开开玩笑取乐而已。

中堂

其实大家可能都见过,有的人家里可能就挂的有,下面就是中堂。

这就是典型的书画中堂,上面也是,大家是不是都见过啊,哈哈,我记得小时候很多人家里有。

做寿

宝玉的生日,这里又是体现细节的地方,老版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再一次完美的体现。我们看看寿礼就知道了。

寿面:送寿礼常送面,叫“长寿面”,寿宴之中,通常要吃“长寿面”。据说这种风俗来源于汉代东方朔的一句话:古代的彭祖为什么能够活到八百岁?就是因为他的脸面长的缘故。所以,现在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贫富贵贱,过生日的人都吃面。

寿糕:以面粉、糖和食用色素蒸制而成。其形如寿桃,或饰以云卷、吉语等祝寿图案。看得出,这里的寿糕都是祥云形状。

这一张,左边是寿糕,右边是寿面。

寿桃:也是寿礼中常见的物品,据说起源于西王母送汉武帝“仙桃”的故事,但仙桃并非一年四季都有,于是人工制作寿桃应运而生,通常都是蒸制的面桃。

寿幛:用整幅或大幅布帛题以吉语贺辞,祝贺寿辰。一般大小如中堂,多金色或红色。 这副是百寿图。

捧寿枝:一种寿器,当中一个篆体“寿”字,两边各一个花形图案,寿字四周或绣或画或映五只凤凰,象征“五福(福与凤谐音)捧寿。”

如朕亲临

太监送来娘娘的灯谜,见物如见人,就好比圣旨一样,圣旨到,如同皇上到。所以这张,大家都站起来了,还坐着就是不敬了。

关于“三从四德”

关于“三从四德”,这是我国古代女子的规范。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容易理解,四德里最重要的是妇德,即妇女的道德规范,要求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汉代才女班昭在《女戒》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意思是不必具备高明的才能,这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俗语的最初依据。

女子的德就是说作为妻子,要尽心照顾和服侍丈夫、公婆,还要“去妒”,帮丈夫纳妾(就是帮丈夫找小三。。。);作为母亲,要会“教子”,作为继母要“慈爱前子”;与家庭成员相处,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贫寒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还要“敬身”、“重义”、“守节””……具备一系列美德。

妇言、妇功大致和妇德差不多,不提。

这里要说的是妇容,郑玄对妇容的解释是“婉娩”,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

赵姨娘是个讨人厌的人,不光是尖酸刻薄的性格,还因为不讲妇德。

这里,赵姨娘撒泼,坐在地上哭闹,是没妇容的表现。

这里,居然跑起来了,古时候可是裹脚的,为什么裹脚,就是叫你不要跑,“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女子就要安安静静,温温柔柔,跑起来就不好看了,女子行走要袅袅婷婷,似弱柳扶风才是,这样的赵姨娘,没有规矩,难怪讨人厌了。

这里,赵姨娘亲自动手打骂芳官,结果被一群小戏子群殴。作为半个主子的她来说是很失身份的。以至于探春都说她:

一时恼了,让丫头们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

还把鞋子都打掉了,这是很恐怖的事了,脚都露出来了!这是很耻辱的事!

责罚奴才

这一张,芳官的干娘何婆子打了芳官,宝玉要上去质问(揍人)?袭人拦住他。

首先,好男不跟女斗(mm莫生气~),宝玉当然不能动手;

再者,宝玉是主子,何婆子是下人,主子要惩罚下人,主子是不用动手的,主子吩咐别人就可以了,宝玉的下人袭人晴雯等都在旁边,连主子惩罚别人都是主子亲自动手,她们作为主子的下人就是主子的手脚,她们不能发挥作用就是失职了,所以帮主子惩罚别人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自然不能叫主子亲自动手了。惩罚婆子,她们出手,惩罚男的,小厮们出手;

第三,何婆子好歹是个老仆人了,是个老臣,年轻的主子还是得尊重一点的,这体现的是一个国公府对待仆人的态度,一个老仆,犯了点小错,主子就要打要骂,这说出去别人就会认为贾府不体恤老仆,把仆人榨干了就虐待,这就有损贾府形象了。所以,袭人拦着,不让宝玉动手,袭人真是个有心计的。

关于妻妾。

我国最初是没有妻妾之分的。大概是从周朝末年才有了妻妾之分。

《公羊转·隐公元年》载:“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说正妻的长子才是有继承权的。何休《解诂》:“适谓适夫人之子,尊与无敌。”也是说正妻的儿子地位高。正妻(正也可说嫡、适)与妾(媵、妾一个意思)的地位差别很大,这个自然不必说。

看这里,探春理家,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有人来要安葬费。探春按老规矩只给了二十两。(这里又牵涉到下人地位的问题,袭人是外头买来的下人,她的娘死了给了四十两,赵国基是“家生子”,就是说他是下人的儿子,所以身份更低。这也是大户待下人的规矩,对外面体面些,说出去好听,家里的就随便些)

赵姨娘是探春的生母,这里探春却一口一个“姨娘”称呼,和别人对赵的称呼一样,不是因为探春硬心肠不认母,这是嫡庶制度。嫡妻的子女叫嫡出,妾的子女叫庶出,妾对自己的子女是没有教养权的,妾的子女也得认嫡夫人为母。

探春就得认王夫人为母,所以即使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是她的亲舅舅,她也不能认,才说我的舅舅才升了九省检点。这个九省检点的舅舅就是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

同样,贾环向贾政进谗言时说:“我母亲告诉我。。。” 按照规矩,这是要打嘴的。贾环是不能称呼赵姨娘为“母亲”的。

另外一个体现庶出地位底的例子:

莺儿敢对环儿说“连我都瞧不起”一是环儿的确耍赖,二是因为环儿是没地位讨人厌的赵姨娘之子,换做别的主子,是断然不敢的,这也体现了庶出的地位低。

这里,赵姨娘在屋里训环儿不该去和宝姐姐莺儿玩,碰了灰还丢了面子,凤姐在外听到了,就说赵姨娘不该管教环儿,环儿该由王夫人管教,还说他(环儿)好不好与你什么相干。其实妾的地位真的是很低下的,要是有点姿色的妾,有丈夫宠着还好,要是不得宠了,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认自己,剩下孤单一个,很可怜的,一辈子就只是个丈夫的工具和生育机器。

端午节俗之一:斗花草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

斗花草有文斗和武斗两种。武斗就是用草茎或叶茎对拉,这个有人小时候可能玩过,就是一人一根草,缠着对扯,看谁的先断谁就输;文斗就是下面这张上的斗法了,好像对对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这种文斗不光要字数相对,还要公正对韵,和对对联对诗一样,是一种文雅的游戏。

这张左下角两个小孩就是在武斗,别跟我说你没玩过啊,哈哈哈哈

我们平时生活中一个微小的不注意的地方,其实都是从传统文化中传承来的,都能找到出处的,老版给我们很好的呈现了传统,包括这样细微的地方,其实在看老版之前,我也是对传统文化、国学什么的不感兴趣,看了老版之后,由于很多细节不明白,很好奇,就激起了探究的兴趣,一探不要紧,太广阔深厚了,5000年的文化积淀啊。我们对待传统要去粗取精,而不是厌弃,很多传统是很符合中国人的心性兴趣的,传统文化、礼仪、习俗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去除掉,但很多可以化繁就简,古为今用,传统里面的繁缛的内容我们可以简化,但美好的形式,特别是一些很优雅,很修身养性的东西,我们就要自豪而且自信的保留和传承。

玻璃

玻璃在古代中国曾有多种称谓。其中发音非常相近的就有琉璃、流璃、璧琉璃、陆璃、玻黎、琉琳、还有五色玉、药玉、罐子玉、水玉、水精等等。还有古籍赋予玻璃“明月”、“夜光”美名。

在中国古代,玻璃如此尊贵,一直高高在上于普通人的生活,它的生产一直没有成大气候。所以说,在古时候,玻璃是很贵重的很贵重的,清代吴三桂家里有两个玻璃灯,在大节下才拿出来挂,炫耀的不得了。吴三桂样的人就才两个玻璃灯,人家可是王爷啊!所以87版里面,贾府里也就宝玉黛玉有玻璃绣球灯,仅仅两个!这才对嘛,玻璃可是比珍珠玛瑙还贵重的东西啊!

某版的,到处摆的玻璃碗,玻璃杯,玻璃缸,捣胭脂那会一桌子彩色玻璃。。。拜托,那是玻璃,你这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