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钟灵记 般若:对襟齐胸襦裙齐腰女改良春夏秋冬传统绿重工大摆汉服
钟灵记 般若:对襟齐胸襦裙齐腰女改良春夏秋冬传统绿重工大摆汉服

汉服推荐

从87版红楼梦看传统礼仪(上)

来源:朝云辞

摘要:87版红楼梦可谓传统礼仪,大家风范,端庄优雅的直观教材。

就上不了阎王的记名簿,到时就死不了,二是大家都来叫这个名字,显得这个名字普通无常,这样这个孩子就不容易死。这里老太太吩咐大家都直呼宝玉的名字,取的就是第二个意思。

还有这里也有称呼的问题,林之孝家的说宝玉不该直呼袭人晴雯的名字,因为这两人是老太太屋里的人,为了体现对老太太的尊重,宝玉应该称呼“姐姐”,即使是老太太屋里的一只狗一只猫,也不能直呼其名。

这和大家称呼宝玉只叫名字就可以了不同,那是为了“好养活”,这里是体现对老太太的尊重,不矛盾。

主子和下人之间说话,下人是不能直呼主子“你”的,但主子是可以直呼下人“你”的,看这里,平儿直呼凤姐“你”,结果挨训了。

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平儿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来,也不请我,还说着给我听,气我。”晴雯道:“今儿他还席,必来请你的,等着罢。”平儿笑问道:“他是谁,谁是他?” 晴雯听了,赶着笑打,说道:“偏你这耳朵尖,听得真。”

这里,晴雯为何要赶着笑打平儿,实是人称代词“他”在作怪。

就是十分精明的晴雯,也本应该称“宝二爷”或“宝玉”,但却不经意随口冒出个“他”。万不可小看了这个“他”,表面上是晴雯的随意,这个“他”是指称某个不在场的人物,属第三人称代词,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我们中国人生活中有个传统习惯,就是在对话时称呼自己或他人的“爱人”或“恋人”,往往不道出名字,以“我的‘她’”“你的那个‘他’”等来代替,尤其是在年轻的群体中。这里,晴雯先前说的“他”,还没有此意,经平儿的追问后,其“情”顿生,因此才出现了两个女孩儿“赶”着、“笑”着、“打”着的嬉闹场面。这一“打”一“闹”,一个“情笃初开、娇羞欲滴”的纯情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漱口

这张要说的是端痰盂的晴雯,宝玉漱口时轻轻的把头转向了一边,没有看。这还是规矩,主子漱口多少是不大雅观,下人目光回避一下也是应该,这就是细节之处的滴水不漏了。

某版的黛玉吐水,薛姨妈喷饭。。。

开面

亦称开脸、绞面、绞脸、择脸、升眉等。现在南方街上还有这样的店,像理发店一样,叫“挽面”。婚姻礼仪。是用绞合的双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的仪式。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作为嫁人的标志。原著里贾琏说过香菱:“可惜叫那薛大傻子买了去,开了脸,做了房里人。”(大概这样说的)

看老版,为了表现一个已婚女子的眉毛,据说凤姐的眉毛是全剃了(因为邓婕眉毛过粗),再画上的,这样才能体现是原著里“两弯柳叶吊梢眉”,一个演员为了角色能做如此牺牲,老版的剧组如此苛刻认真,叹服~

而这张的尤二姐,眉毛就浓密得多,鬓角汗毛也有,这是没有开过脸的的样子,这才对嘛。其实老版的红楼是很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教材,可惜我对民俗文化懂的不多,要不然,请一个大师来讲讲个7天7夜也说不完~

而且,老版表现的民俗礼仪文化等等都是经过各个领域的泰斗级的大师过问的,是正确的,大家可放心,但某版大家只可抱着玩笑的态度就可以了,不能较真的,不知道某版的民俗顾问干什么去了,或者是故意为了迎合现代人口味,而把人物打扮得性感妖娆,把礼仪规范都按现代规范来搞,的确,这样大家看起来不太费劲,易懂,但你误导了大众,糟蹋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