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居与正坐:中国坐姿的正确打开方式
摘要:我国古代原本是没有椅子的,也没有现代吃饭用的大圆桌,人们普遍都是跪坐着交谈、读书、吃饭、休息等。可以说,中国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状态就是一种“平面风格”——席地而坐,择地而卧,身体受力重心不离“地面”。
只不过作为老师,我们自己后来弄丢了最珍贵的坐姿。
这一丢失不要紧,整个民族的阳刚之气也慢慢丢失了!所以自宋以后,中国在外族面前屡受屈辱,不复当年华夏之雄伟。
跪坐对身体的好处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跪坐是一件痛苦的事。跪坐其实是一种利大于弊的坐姿,是一种锻炼,对身体有诸般好处,这已有医学证实。
跪坐能减少驼背及脊椎弯曲病变的发生
跪坐对整个脊椎的生长发育和保养都是最佳的坐姿。《黄帝内经》上说:“粗守形,上守神!”这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持形体端正。人的脊柱就像汽车的大梁,汽车大梁上放着发动机、水箱、变速箱等,大梁下再安上轮子,汽车就可以跑了;人的脊柱上也“挂着”人的五脏六腑,人的手和脚也象汽车轮子一样,支撑点在脊柱上,这样人就可以正常运动。
大家知道买二手汽车,不能买出过事故的车,出过事故的车,车的大梁会有变形,大梁变形汽车的油耗就会增加,整体汽车的损耗也会增加。人的脊柱也一样,如果出现小关节错位或脊柱侧弯,就会导致五脏六腑不能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会影响相关脏腑的气血运行,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患者脏腑的病变。
跪坐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膝骨
今天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9亿骨性关节炎患者,4O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而6O岁-75岁人群的发病率高于5O%,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8O%。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关节疾病,将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引起中老年人群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跪坐恰恰能保护我们的膝骨,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生。
跪坐可以产生一股刚毅正大之气
采取跪坐的姿势读书、听课、冥想,你可以感觉到身上仿佛在酝酿着一股刚毅正大之气。这种大气,与那种大大咧咧、靠在椅子上的慵懒散漫之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有人可能觉得跪坐的样子刻板,岂知那正是一种刚性的符号,那端端正正一动不动的姿势,其实内含着一股爆发力!中国人性格最果敢刚健的时代,也正是那个普遍“跪”着的时代。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26/20170526122116913.jpg)
在很长的岁月里,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以这种刚直、恭敬、典雅的姿态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先秦人就是这样面对面跪坐着产生了丰富的哲学理论,汉唐人就是这样跪坐着傲视天下。
坐得越高,精神越脆弱
当中国人的坐姿从席地跪坐变为腾空高坐的时候,当中国民族终于从地上站起来的时候,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时的中国文明却地走向了下坡路。
当中国民族看似骄傲地高高坐到椅子上去的时候,内心与精神却颇为奇怪地走向了自卑,这个站立起来的民族竟走进了一段屡受外侮的历史,宋朝人坐是坐起来了,外交地位和民族精神却是跪下去了。
后世国人不明白这种华夏原道精神的奥妙——当你跪坐于地的时候,你不是婢膝于他人脚下,恰当地说这是一种亲于地、仰乎天的生活符号象征和精神体现,是自卑于天地。跪坐修养就是与天地合一的修炼,有利于心之纯正,人格之独傲。
在“平面”席居时代,你拜见自己的上级或长辈,对方会端端正正、腰杆笔直地正坐着等候你上前问候,你会感到那比坐在椅子上更具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之气,而且这种凛然气质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同时也是“不亢不卑”的精练表达,使你鲜明地感受到今天许多达官贵人歪歪扭扭坐着,翘着二郎腿待客是多么地浅薄,有什么尊严可言。
而近古以来的中国人,坐是坐得越来越高,精神却是越脆弱。却不知道当你的身体愿意矮一节表达对天地的恭敬时,你的灵魂却能得以在天空腾飞。
国人更乐于久坐椅子上
有人可能会说:西方人不是一直坐在椅子上吗?今天最强盛的欧美大国和民族们,也没见得一直都跪坐着啊?
其实,中国人比西方人更乐于久坐于椅凳上,因为总的说来,国人远不及西方人喜好运动,中国人最普遍的娱乐是坐在那里打牌、上网、打麻将、唱卡拉OK、喝茶聊天、大吃大喝。去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最新调查显示,超过50%的人在过去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体育锻炼,运动不足成超重肥胖和慢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西方人长期以来,普遍热爱运动、户外活动、探险,用体育的发展史和现状来看,最能看出中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比如像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橄榄球、网球之类需要大范围跑动和身体对抗的,西方人都比东方人历害。越不需要身体素质,没有直接身体对抗,越要靠技术、动脑子和技巧的运动,东方人都比西方人历害,比如像国际象棋、射击、跳水、羽毛球、乒乓球等等。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26/20170526122136389.jpg)
“跪坐”文化不是糟粕
本文虽然论述了正坐习俗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好处,那么是不是提倡恢复这种古代礼俗呢?其实不然,许多早已逝去的事物,要想完全拾回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为跪坐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符号,它在形式文化体系中具有连锁性,它会牵涉到现代中国人诸多的生活习惯及外在文化的问题。如果复古,就不得不牵连至居室文化的复古,牵涉到生活用具的问题、中国人起居习惯的问题、社会礼俗的问题等等。
而中国人放弃席居后的历史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批判中国文化的时候,不要误把精华当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糟粕不少,但“跪坐”作为曾长期存在于古人生活中的礼俗,还真不是糟粕,而是精华。它体现了先人深邃的智慧,对身心体都有各种益处。对于今天我们的成年人来说,跪坐是一种有益无害的修养身心的方式。
本文旨在阐述跪坐的文化内涵和优点,论述跪坐确实对人的身心有好处,值得推广,感兴趣的朋友自可一试。
当然,关于中华文明的衰落,历史学家与社会学家等,都从不同方面都给出了不同的解读,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自宋开始,中原文明屡屡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扰,终宋一朝,一直受到辽、西夏、金、蒙古等外族的侵袭和挤压,最后亡于元。这些外族都是马背上彪悍的民族。后来大明朝又是亡在游牧民族女真之手。四平八稳、越来越僵化的农耕文明屡屡败于强健奔放的游牧文明,这其中的根源或许可以从本文的观点中得到某种启示吧!
我们尊重历史,就像后人也想看看我们现在真实的样貌。
它是一个时代的声音,等待被尊重和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