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怎么分场合穿汉服?
摘要:汉服,大袖长摆,褒衣博带,讲究天人合一。她以平淡自然、柔美流畅、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气质,展现柔静安逸、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体现中国人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人生境界;她又以精裁细绣展现鲜活的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审美情趣。
钗礼衣。命妇服除皇后袆衣戴九龙四凤冠,冠有大小花枝各12枝,并加左右各二博鬓(即冠旁左右如两叶状的饰物,后世谓之掩鬓),青罗绣翟(文雉)12等(即十二重行)外。
洪武四年,因文武官改用梁冠绛衣为朝服,不用冕,故命妇亦不用翟衣,改以山松特髻、假鬓花钿、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为朝服。以珠翠角冠,金珠花钗,阔袖杂色绿缘衣为燕居之服。后又作多次微调,直到这种后妃礼服的使命最终结束。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10/20170510030948742.jpg)
2.朝服:
从很多古籍来看,祭服和朝服也时常通用。朝服虽然可代替祭服用于祭祀,但主要用途还在于朝会,它是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已有朝服。《周礼 春官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视朝,则皮弁服。”皮弁服就是最早的朝服。这种衣服多采用细白布制成,衣裳分制,下裳也用白色。和这种衣服相配套,头上也戴白色的冠帽:其制为尖顶,造型像两只手掌相合,名称叫“弁”。
春秋战国时的朝服,多用黑色布帛制作,其形端庄方正,故称“玄端”。和玄端配套的首服是委貌冠,这是和皮弁造形相似的一种冠饰。只是不用鹿皮,而代之以黑色缯绢。《礼记 玉藻》中就有“朝元(玄)端,夕深衣”的记载,意思是说早朝为大礼,一定要用玄端朝服,到了夕朝,就可采用轻便一些的深衣。
随着内衣制度的完善,直裾深衣,如襜褕,逐渐由难登大雅之堂的便装发展为礼服。到了西汉晚期,又从礼服进而再发展到朝服。《东观汉记》记公元25年,刘秀登基,东汉开国,中兴了汉室江山,原来在更始皇帝刘玄麾下的骑都尉耿纯见刘玄大势已去,遂率宗族宾客2千余人归顺。这二千余人全都穿着襜褕。可见到了东汉初,襜褕已在官场中普及,并且取代了传统的朝服。
襜褕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袍。在东汉时,上自帝王,下及百官,都以袍服为朝服。《后汉书 舆服志》记:“乘舆(即皇帝)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
隋唐时期,通天冠服(24梁通天冠、大袖绛纱袍、白色中单、金玉带、黑舄白袜)为天子最隆重的朝服,远游冠服则为皇太子及亲王的最隆重朝服。宋代给朝服的领下加了一种叫做“方心曲领(宋代的方心曲领是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饰,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的装饰。 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通天冠的形式,《三礼图》所画极简陋,与实际相差甚远,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中的东华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较接近实际,和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导和纩充耳。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远游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蝉纹、余同通天冠,为皇太子所用。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10/20170510030956326.jpg)
3.公服
公服是古代官吏在衙署内处理公务时所穿的一种服装,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因为它只用于官吏,所以也被称为“官服”。和祭服、朝服相比,公服的形制要简便得多,同时,还省略了许多繁琐的挂佩,所以公服又有“从省服”之称。
中国官吏穿着专门的公服坐堂办公,大约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此以前,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从有关汉代服制的著作,如《汉官旧仪》、《独断》、《汉礼器制度》、《后汉书舆服志》等书中,可看到大量关于祭服、朝服的记载,但其只有在魏晋以后,这方面记载才逐渐多见。
早期公服的形制是一种单衣。两袖都比较窄小,不垂胡(没有收袂的弧度)这也是它有别于祭服、朝服的地方——或许是出于方便公务考虑。当时将这种衣式称之为“(衣+勾)《礼仪志》记:北朝时,“流外五品已下,九品已上,皆著(衣+勾)衣为公服。”同书自注:“(衣+勾)衣即单衣之不垂胡也,袖狭,形直如(衣+勾)内。”从史书记载来看,直到隋代,官吏所穿的公服,仍作这种样式。
唐代公服分为两档:一至五品官公服,以单衣、白裙襦、革带、假带、方心、纷、鞶佩和乌皮履等组成;六品以下,则不用纷、鞶,是“从省”,和朝服相比,也无非是省去了蔽膝、佩绶佩剑等物。这个时期的公服形制,已采用袍制,两袖仍然做得比较窄小。至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定公服颜色,共分为四等:一至三品服紫,四品至五品服绯,六品至七品服绿,八品至九品服青。 紫色之袍是唐代官吏公服中最为贵重的一种,因此后来就将达官贵人的服装泛称为“紫袍”。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10/20170510031002858.jpg)
4.婚服:
①周制士昏礼服:男 玄衣纁裳 玄色深衣,黼领(巳形花纹的领),纁色蔽膝(或围裙);
②唐代庶人婚礼服:男 公服(绛纱袍)/ 女 青色的花钗连裳,革带袜履,或称钗钿礼衣。
③宋代庶人婚礼服:男 幞头公服或 皂衫衣、折上巾 / 女 花钗大袖衫。
④明代庶人婚礼服:男:常服或九品官服/ 女:假鬓花钿、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明史舆服志》)
⑤明代庶人婚礼服:男 深衣 / 女 褙子褶裙(《朱子家礼》)
⑥明代庶人婚礼服:男 盘领九品官服 / 女 凤冠、盘领或直领大袖衣、霞帔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10/20170510031013325.jpg)
(二)现代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10/20170510031017497.jpg)
1.礼服类:“仪服”和“盛装”。
『仪服』,指用于礼仪场合使用的礼服,庄重守礼,行动约束较大,包括婚礼、成人仪式、祭祀、礼送、汉礼(如乡射、乡饮)等。
推荐款式:男玄端,深衣,女(曲裾)深衣。
『盛装』:指用于室内外节庆、舞会活动使用的礼服,强调气氛喜庆和色彩绚丽,
推荐款式:男袍衫、直身类,女襦裙类。色泽配饰亮丽。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7/0510/20170510031027915.jpg)
2.常服类:“便装”和“轻装”
『便装』:在日常生活、燕居、会友、出游中穿用的汉服,相当于现代少数民族日常民族服饰的地位,突出民族特色、款式大方美观、色彩平易自然、行动较方便。
推荐款式:男深衣、襕衫、盘领袍衫等,女襦裙、比甲褙子等。
『轻装』:用于体育运动、户外较剧烈活动或者炎夏穿用,轻便耐用。天气较凉时可内中衣,外短装;天气较热时,可不穿中衣,在短装上装上义领或者只穿短装。
推荐款式:男交领或盘领短衫、中长衫,短袖、长袖视季节定(可配义领);女襦裙(可配义领),短袖、长袖、裙长、裙采用围式或套式可视季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