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中国古代常见定情信物

来源:朝云辞

摘要:古代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古代有哪些常见的定情信物吧!

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它常是男士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经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郎,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因一支发簪而发生。现在流行的发簪几乎完全复制了古代发簪的外形和用料,金、银等贵价原料依然是女子的最爱。

9、钗 -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10、裙 -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代的绢称为纨素,而裙是从“裳”演变而来。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称。古代“裙、群”二字同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汉辛延年《羽林郎》诗:“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这首《如意曲》,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骞累于千丈红尘和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下的桂树,仍旧没逃过夜夜绵长的思念……

11、红豆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是粒粒鲜红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果实,伴着姑娘心中思念,慢慢变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12、梳子 -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有结发、私订终身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习俗。

送梳子有几种说法: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很想念很挂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梳子不能送朋友,代表绝交,若送情人代表白头偕老!

13、罗帕 - 手执罗帕,巧笑嫣然。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几分无助,几分娇怯,几分心喜,让人怜爱之意顿生。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齿尴尬,又可平添几分娇媚,更可在转身之时,轻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抛下一句“呆子”,万般风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是绝唱,何乐而不为呢。

14、花椒 - 直截了当,多子多孙。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寓意,因此春秋时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滴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孩子,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15、瓜果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讲一个男子得到心爱女子所赠送滴木瓜、木桃、木李后决定回赠以各种佩玉,表达永结同心意愿。古时候,“男任狩猎,女任采集”,所以“蔬果之属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达爱意,通常会赠送瓜果。

16、对半之物 - 狗血剧情。

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桥段。这也是古代常见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拆成两半、或将钗一分为二等。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远游,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证物。

17、同心锁 - 永结同心。

记得有一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善良女孩和忠厚后生相爱了;可是做商人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日子,偏偏把她许给官家公子;婚期来临时,后生勇敢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后人寻找他们时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滴石锁。

这是一个美丽寓言,一个虔诚祈愿,还是一个永恒不变承诺。同心锁是将一对相爱恋人名字刻在锁上,锁在众佛环绕锁链上,将两个人滴心紧紧“锁”在一起,使他们爱情将永恒不变,只要相互真诚,佛祖都会见证保佑他们永恒感情。爱可以无语!默默无语中已经倾注了自已爱滴同心锁,锁上了,希望一辈子也不打开,只要爱存在,就能享受到阳光雨露般生活。

18、如意 - 万事如意,帝王之选。

古代宫廷里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19、头发 - 青丝一缕随身寄,妾身如丝永相随。

女子的发,承载了太多的情思。流云、堆鸦、雨鬓风鬟……这美丽的文字太多。最早的《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凌乱的发丝,那是对远行的良人的思念;汉乐府《羽林郎》中“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形容胡姬极致之美;庾信《春晓诗》中更甚,“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写发鬟之美使这个女子连花钿都不插了;苏轼《洞仙歌》中“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是何等的风情;司马光一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亦曾令我羡极那样淡定娴雅的美丽。而至于《白发魔女传》中,为情所困一夜白头的练霓裳,云样的白发,是那女子的情伤,亦曾令多少人为之动容呵。

“青”与“情”,“丝”与“思”,青丝,这个词想想,就该与缠绕有关吧。杨贵妃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宫后,对传话的太监说“妾罪合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唯发肤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说完铰下一缕头发让太监转交唐明皇。唐明皇见后心恸不已,结局自然是和好如初。日后生死相隔,雷雨交加中,她的三郎坐在破龙椅上,拿出她多年前相赠的青丝贴在胸口上嚎啕泣绝,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终相见了。

青丝一缕随身寄,妾身如丝永相随。长亭送别,莺莺送给张生一缕青丝,让他贴身收藏。虽然在后人的演绎中,他们终成了眷属,但是起初,不是这样吧?青丝妖娆,依然缠不住故人的心。男子负心,女子伤痛。他以轻慢的口吻说起那个“尤物”,他的抛弃,倒像是是迷途知返一样。及至多年后他路过,许是记起那女子的笑靥,于是以表兄的身份求见,她回复了一首诗:“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人们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文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

附上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1、正妻范儿——簪;2、君子之情——玉佩;3、情香怡人——香囊;4、直截了当——花椒;5、温良贤惠——瓜果;6、受之父母——头发;7、狗血剧情——对半之物;8、纠结缠绵——同心结;9、神仙专用——手镯;10、帝王之选——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