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汉服推荐

浅论现代汉服

来源:朝云辞

摘要: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关系着手,为现代汉服的复兴理清些许思路,这两个关系即:汉服与现代性的关系和汉服与儒学的关系。

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因为这一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混迹汉服这几年来,汉服乾嘉学派这类的同袍,看到的并不少,翻阅古籍,厘清古物,为回归汉服的自身话语权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其考据史实的‘实事求是’精神也值得我们鼓励与学习的,但是,我们也应避免一些极端的汉服乾嘉学派的出现,关于其特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极致追求完全一样的复制品,而只有这一样的复制品,才对其名为汉服说‘是’,这是一种近乎走火入魔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在对待章服上面,要谨防和避免的是以考据手段为目的,陷入烦琐的考究,而变成为了复原而复原的错误之中。

特别提出,有一些同袍甚至为了复古而穿着,在发型妆容等等都要求完全一致,当然,这只是个人爱好,是个人的自由,当做平常事务看,这本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并不用强加一些说辞,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并不是主流,这也不符合汉服理念与现代性的发展需要,相对于复古风,现代汉服本该具有区别于之前朝代服装的特点就是时代性,完全一致最终会导致其陷入‘工具理性’的现代性弊端。

再谈汉服改良学派,我讲过,汉服体系必须适应现代性的需求,自然也就不能完全以古制为目的,其现代性的改变也就迫在眉睫,这也就是汉服同袍们一直在讨论的‘改良’,虽说改良,但同样也应避免步入越改越凉的方向。

汉服改良不是古装剧的胡编乱造纯艺术加工,也不是动漫中的凭空臆造天马行空,汉服的改良是有迹可循的,是一种在服装构成与文化意义再造与升华的改良,窃以为其改良学派研究方向应以目前公认的形制体系结构为基础,即:交领右衽、裹衣大袖与系带隐扣。

关于汉服结构这些特点,每一个同袍应该都能理解,其不仅是为了舒展身体,更是一种修身进德文化的传承,如果改良学派连这几点都抛却,那也就失去了汉服内在文化的意义了,也就不能称其为现代汉服, 当然,汉服服装结构绝对不止这些,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若同袍们产生以上共识,在深化汉服如何改良上面,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考虑讨论,其一是汉服款式工艺,其二是汉服图案色彩,其三是汉服面料。

什么是汉服款式工艺,简而言之就是汉服风格与制作工序与工艺。

就目前而言,汉服款式种类繁多,在汉服结构基础上再下功夫,做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改良汉服是需要花费一番大的功夫,其中的改变需要大家讨论交流,一蹴而就往往会导致毫无成果。

至于究竟如何改良汉服,风格怎么分化,窃以为这可以借鉴西方服装风格区划,例如休闲系列以简单轻松突出风格,运动系列清爽透气无负担,职业装系列则正式干练,再有就是礼服系列等等。

要提出的是,关于礼服风格的改良汉服,应以乾嘉学派方向侧重,即尊古制,这些应该给众多汉服设计师们提个醒,还有就是,我讲解的前提论调是汉服穿着必须分场合,以前众人为了推广汉服,不分场合穿着自然没有关系,但是在基本概念里,窃以为还是需要区分下场合的,因为汉服要想真正发展,必然要走入一些大的台面,在如今的正式场合,又有谁只穿件圆领衫参加,当然,目前汉服发展还未定下真正的基调,这些暂且不多说。

其实汉服发展到如今,一直在争论的也就是汉服款式风格的改变,相对于工序与工艺,讨论就并没有那么热衷,但我想要说的是,目前大部分汉服的工艺版型,其实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在我看来,多少有些不及格,不过这并不怪众多制作汉服的版型师。

虽然目前汉服商家大多都是根据同袍身体尺寸定制,但是,同袍们应该明白,即便如此,汉服也不是真正的私人订制,真正的私人订制是需要客户最少三次试穿阶段的,即试胚、试半成品、试成品,而经过这三阶段,慢慢调整服装版型才会给到客户,汉服应该是大众化普遍化的,所以在汉服版型上,就更应该研究讨论。

再有就是服装平面裁剪的缺点,其缺点实在是众所周知,可分三点来说,首先,不能一目了然的知道面料对设计效果的影响,诸如面料垂感,光泽,纹理,弹力等。其次,对于人体的某些部位处理尺度不好掌握,毕竟人体的各部位比例皆不同,穿在麻豆身上好看,但穿在自己身上显然又是另一种境界。最后,平面裁剪对于汉服这类多褶皱,有时又非常飘逸自然垂感十足的款式实在是无法直观把握。

如此,对于汉服工艺工序,众多汉服版型师就需要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研究试验了,以期发现新的工艺手段来解决这些平面裁剪的缺点,至于如何发现,窃以为应从立体裁剪之上寻找,也许有某个天才能够将立体裁剪的有点移植到平面裁剪之上。

什么是汉服图案色彩改良设计,关于这,个人认为目前众人还没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精力,但未尝不能做一些尝试,目前大多数商家在图案与色彩上,都是追求一种古风古色,即在古代图案色彩资料上找到灵感再加以实现,不过对于汉服,我们其实也可以做一些未来主义的尝试,将汉服未来化,这其中自然有无穷尽的趣味。

至于汉服面料设计研究,似乎比研究色彩图案的还少,面料设计是一门大学问,其实可供同袍选择的面料市面上还是很多,有棉、麻、化纤、混纺、丝绸和呢绒等,我对这方面知之甚少,有兴趣的同袍可以去广州中大面料市场了解下,那里会时常有新的面料上市,另外就是浙江那里了,广州这边大部分面料的生产批发,都是从那里发货的。

简短说完这三个方面,个人着重说的还是汉服款式工艺,这却是我认为现代汉服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汉服本身具有的时代感还是与之太少,如果内在本质依然严尊古制,一切改进都是异端,汉服将变为小众中的小众,最终烟消云散。

遍观中国古代服装史,各个朝代都有着些许的不同,后者皆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融入当时的时代性质,转变为自己时期的服装风格,在服装上,不管是秦汉旧制服装风格,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褒衣博带,亦或是隋唐等朝代的服装风格,皆能一目了然的发现其中的差别。

这也就告诉我们,在汉服的未来发展中,必然带有其当时时代性的特点,而只有找到汉服与时代性之间服装架构中的平衡点,找到乾嘉学派与改良学派之间的共识,我们也就能够确立现代汉服的基本属性。

我自知能力有限,对汉服的考据上比不上乾嘉学派,如一些民间自发组建的服饰复原小组,对汉服的改良上也比不上改良学派,但要知道,一个观点的形成往往包括长期的会话,会话自然包括大家相互之间意见的交流,既有理念的碰撞,也有事实情况的磨合,所以期待有一天,汉服的古制与改良能够得到充分的融合,使之既不失去汉服的形制文化,又能体现汉服的现代意义,最终让汉服不再成为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