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凤冠霞帔显尊荣--凤冠简述(上)

来源:朝云辞

摘要:中国古代女子使用的首饰很多,用在头上装饰头发的发饰尤为纷纭多变,包括有簪、钗、冠、钿、梳等,材质、造型都很繁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凤凰与花卉类造型的佳作。

为花纹。

古代女子发饰有花钿,是制作成花朵的形象,用簪、钗簪在发髻上(另一种钿是花形薄片,粘贴在脸上)。顾野王《玉篇·金部》:“钿,金花也。”汉晋时的钿时有发现。唐代的团花型花钿,如同织锦图案中的宝相花一般,花瓣层叠,融合了牡丹、菊花、莲花的特征。有的把花钿与凤凰(雀)结合在一起,叫做钿雀。唐代温庭筠《菩萨蛮》词有写道:“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五代时文学家欧阳迥《西江月》说:“钿雀稳簪云髻绿,含羞时想佳期。”西安市韩森寨唐墓就出土有一件钿雀,直径七厘米的宝相花型花钿,边框上嵌着细小的金粟,枝叶、花朵上嵌着红宝石、蓝绿色绿松石,花钿心站立一只金丝编织的凤凰。香港梦蝶轩也藏有类似的一件花钿,以珍珠镶嵌花朵,展开双翅的凤凰嵌着金粟,出现在花钿心。这两样都可以说是钿雀。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一件镏金银冠(图10),是以银丝结条编的十片银片连接在一起,冠上缀二十朵圆形花钿,还装饰着两只立体的凤凰。虽不是女子所戴,但对古代女子凤凰发饰、对结条工艺的研究都很有参考价值。

图10

二、唐、五代之凤冠

把凤凰钗钿、步摇之类与花朵形钿钗等装饰在冠上就形成凤凰之冠,即凤冠,按上述《拾遗记》说,至少晋代石崇时就有出现,深得女子们青睐,也是身份尊贵者的标志。

隋代萧皇后出土有冠,从修复专家画的大图看,有博鬓,行走时姗姗摇动,有钿,有花,有小鸟。可以说是凤冠、步摇冠之美!与《隋书》记载皇后之冠饰上边有钿、有雀、有华(花)相当一致:“假髻,步摇,十二钿,八雀九华。”与《女史箴图》之金爵钗确实也有关。

从唐代冠之形制来看,也可以叫做凤冠、步摇冠。受隋代汉代以来冠饰影响无疑。但唐代诗文似无凤冠之专称。只有《旧唐书》记,女皇武则天时编创的《天授乐》舞,乐人穿戴“五彩画衣,凤冠”。可见凤冠之名很早就出现,但不普及。

这里且举出唐代、五代冠之形象。

唐代五代饰凤之冠实际可分两种形式。

一式是如《送子天王图》之佛母摩耶夫人,冠上有一只凤凰,配以博鬓、花钗、花钿等。

此幅传为唐代吴道子绘画。佛母摩耶夫人头上,这一只凤凰于花钿上展翅而起,最为醒目。

图 送子天王图局部

在敦煌艺术中也有女子配戴此类凤冠。如敦煌石窟中出土的一幅帛画《地藏菩萨画像》(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图 ),上画地藏王菩萨,下画有持香炉、穿大袖襦的女供养人,题有:“故大朝大于阗金玉国天公主李氏供养”。学者王国维认为这是五代时于阗国王李圣天家族的公主嫁为敦煌统治家族曹氏妇者。画中,这位公主头戴金光闪闪的头冠,头冠上有一只硕大的凤凰,立在花型底座上,展翅、弯翘着长尾,点缀着绿松石;头冠两旁各插钗,垂挂下长串的小花叶组成的流苏

图 敦煌绢画《地藏菩萨像》

在敦煌61窟壁画中的女供养人于阗公主(图),头上的凤凰冠几乎和她一模一样,也是凤凰站在花台上,两边有钗,垂下流苏,镶满绿松石。身上穿大袖礼服,披披帛。

图 敦煌61窟壁画
图 唐三彩女俑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唐代女陶俑(图),高51厘米,女子穿着半袖、窄袖襦,绿花长裙,翘头履,坐在筌蹄上,头上则戴一件高冠,上有凤凰展开翅膀。只是凤凰的形象比较朴素,没加彩绘,也不曾有步摇流苏衬托。但称为凤凰冠似也是可以的。

这种只用一只大凤凰的凤冠自是从李显墓、薛儆墓的侍仕女头上的第一式的大型凤钗发展而来,实在是很壮观。敦煌壁画汇总很多这类冠。如此图,女子戴有一只大凤,精美的绿松石嵌着花钗的凤冠。礼服加披帛。

另一式凤冠如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石椁线刻画中的女子,穿大袖袍制的礼服,当是宫中女官,头上所戴也可以说就是凤冠,冠上镶嵌着珍珠、珠花钿,左右簪一对体积较小的凤钗,口衔玉佩、垂珠。(图见前)

这对凤凰钗,是较有特色的步摇。和韦泂墓壁画女子的凤钗(图见前)有些像。

又如王建《宫词》所说:“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是以各种细巧的鸟雀、虫蝶形钿、钗,以及珍贵的梳子等装点冠子。唐代宗室女李倕(其高祖为唐高祖李渊)墓中,出土有一顶类似的凤冠,以金质打造冠底边框与层层花叶、凤凰尾翎、方胜、鸳鸯等花纹、饰件,再嵌以绿松石、琥珀、珍珠、螺钿、白玉形花朵、红宝石、玛瑙、金粟(细金粒)等,形成花钿、双鸳鸯(鸂鶒,恰似“金鸂鶒”)等。有的金饰件还衬有翠鸟的翠蓝羽毛,恰可和文献记载以翡翠鸟羽为毛羽相印证。

头冠上最显眼的是处于正面的美丽的凤凰尾翎纹,以金框出,层层叠叠,还用一颗颗细粒绿松石嵌入,表示出自然界的孔雀尾翎上的翠绿圆斑,亦是凤尾之状。冠上还有两支金凤钗,凤钗的尾翎也是用绿松石镶嵌圆斑。冠底边框、凤钗等处都有珠子垂下,也保存了步摇的特色。即摇曳的珠滴。

唐代、五代凤冠大致即如此。与燕妃墓壁画中雀钗垂挂之装饰一起,保存步摇冠之韵味,都可以称为步摇冠,或径直可称为凤冠。《旧唐书》说的凤冠,白居易笔下之“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庶几近之:差不多接近它们了。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这是白居易的长诗《羽衣霓裳舞歌》的句子。表演羽衣霓裳舞的美人容颜如玉,舞衣不是平常衣服,而是霓虹般的裙,彩霞般的霞帔,戴着步摇冠。这里的霞帔,指的是隋唐时女郎喜欢披在肩上的长条丝帛彩巾,也叫帔子、披帛,上有精美图案,垂挂而下,随意飘拂,风韵更美。这是步摇冠与霞帔组合的首次记载。但敦煌壁画中有相似的形象(见前)。唐代那著名的美人杨贵妃,也在唐玄宗面前表演羽衣霓裳舞,那时她身上就是这类穿戴罢。步摇轻颤,裙帔飘拂,该是怎样的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