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下)

来源:朝云辞

摘要: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

可。

10、宾请退。主人请礼宾,宾出就次。

11、主人以冠者见于祠堂。若冠者私室有曾祖、祖以下祠堂,则各因其宗子而见;自为继曾祖以下之宗则自见。

12、冠者见于尊长:父母堂中南面坐,诸叔父兄在东序,诸叔父南向,诸兄西向,诸妇女在西序,诸叔母姑南向,诸姊嫂东向。冠者北向拜父母,父母为之起。同居有尊者,则父母以冠者诣其室拜之,尊长为之起。还就东西序,每列再拜应答,拜者答拜。若非宗子之子,则先见宗子及诸尊于父者于堂,乃就私室见于父母及余亲。 若宗子自冠,有母则见于母如仪,族人宗之者皆来见于堂上,宗子西向拜其尊长,每列再拜,受卑幼者拜。

13、礼宾:主人以酒馔延宾,及宾赞者。酬之以币而拜谢之。币多少随宜,宾赞有差。

14、冠者遂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执友。冠者拜,先生执友皆答拜。若有诲之,则对如对宾之辞,且拜之,先生执友不答拜。

3、要义与沿革:

自仪礼有成文,历代汉政权、汉化政权皆有礼仪行之,泽被殊俗,至今,韩国、日本,犹存遗意。冠礼之核心乃为冠者加冠,示成人也,为冠者醮酒,示行礼也。仪礼,缁布冠、玄端为成人燕居之服;皮弁、素积为朝会天子之服;爵弁、爵鞸为祭祀之服。一如宋代,深衣为通用礼服;皂衫为处士服,襕衫为进士服,表冠者之进学;公服为官服,示以学而优则仕……仪礼士冠礼曰:“无大夫冠礼……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可谓振聋发聩,惜后世未能继承……另外,由于古人删繁就简或趋于世俗,冠礼往往不确,有婚前匆匆加毕者,有两加而尽者,有三加用四方平定巾、襕衫者,亦有为诸子集体冠礼者……明代冠礼颇盛,有以学业为据者,故有弟已加冠,而兄犹总角者。明代庶人冠礼虽无网巾,但明代成年皆网巾,此与童子区别。明代有字学,专为冠礼取字用。至满清剃发后,犹有冠礼者——呜呼!三加之后便是剃头之始;礼仪之始,卒成衣冠之终……不知其详也。

笄礼:女子许嫁,或年十五,虽未许嫁亦笄。母为主,若女子父亲为宗子,或虽非宗子而与宗子不同居,则在中堂举行笄礼;若非宗子而与宗子同居,则在私室举行。其礼仪与冠礼基本一样。只是宾要选姻亲之贤达知礼的妇人,且不需要赞者。服装历来缺少资料,唯朱子家礼中说用背子冠笄,不知是否也有三加,存疑��

●丧礼

1、丧服:

斩衰(cui1):用最粗的生麻布做,衣边散着线头,不加修饰。首绖粗约九寸,根端在左耳,然后绕过额、颈,末端压在根部上。腰绖,粗为首绖的五分之一。丧冠用一条绳子屈绕之,多余部分垂下为缨,绳是缝在冠的右侧的。冠密度六升(每升八十缕),冠前后多余部分向外缝纳。衰密度二百四十缕。用菅草做鞋,鞋两头多余部分向外缝纳。竹子做杖,高与心脏平。丧带用粗麻绞合而成。

女子斩衰:用密度四百八十缕的布做总束发,束发后留下六寸长。用做箭的竹子做笄,一尺长。髽(zhua1,去掉纚,用麻盘发),余同上。

(三年。主要是为父丧,妻为夫。从明代开始,母丧也以斩衰。)

2、齐(zi1)衰:用粗麻布做,锁衣边。首绖同斩衰腰绖,一端在右耳,从前额绕至颈后,再回到右耳,麻的末端压在麻根下,束起。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牡麻。丧冠以略粗的布,布缨带。丧杖用桐木削制而成。丧带用布。

(三年:周代,父卒为母,母为嫡长子。唐代,为母皆三年齐衰。明代则母丧用斩衰了。)

(杖期(一年):主要是为嫁母、出母,夫为妻。)

(不杖期(一年):不用丧杖,穿麻屦。很复杂,主要为兄弟吧。)

(五月,周礼没有这一项。为曾祖父母。)

(三月,边侧缝齐,绖用牡麻。为高祖父母,为不同居的继父。)

3、大功:用粗的熟麻布做。首绖如齐衰腰绖,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牡麻。

(九个月,首绖有缨,或七个月,无缨。周制主要为长中殇(12到19岁夭折的孩子),明制为亲戚,从略。)

(首绖有缨,丧带用布,三月后换小功,用葛制绖带,九个月除服,这是周礼特有的。)

(细而疏的麻布,既葬除服,周礼特有的。)

4、小功:用稍粗的熟麻布做。首绖如大功腰绖,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洗过的麻。

(五个月。周礼主要为下殇(8到11岁夭折的孩子),明制为亲属。)

(三个月后换葛绖,共服五个月,这是周礼特有的。)

5、缌麻:用较细的熟麻布做,密度为朝服一半,缕细如丝,可洗之使白,但不加石灰爽滑。首绖如小功腰绖,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牡麻。

(三月,这是为很疏的亲戚了。)

6、袒免:袒,或为肉袒。不用冠,用一寸宽的布带从颈项向上在额上相交,然后缠在发髻上。(为朋友。)

7、锡衰:经过整治爽滑的细麻布,密度是朝服一千二百缕的一半。(周礼特有,大夫吊命妇,命妇吊大夫。)

【衰衣的边幅都向外折倒一寸,裳的边幅向内折倒一寸。每幅布三褶裥。如果要缝边,则裳边向内折,衣边向外折。背上的方布(负)宽度超出领子一寸。领子宽四寸,两侧都超出胸前衰的宽度。衰,长六寸,宽四寸。上衣当腰带处,缀以布带,下垂一尺。上衣两端遮裳际的布(衽),长二尺五寸。衰衣,从领至腰二尺二寸。袖口宽尺二寸。】

仪程:

临终前就要迁往正寝,男子由男子打点,女子由女子照看。

去世后,哭,复:一人持死者生前穿过的盛装(有官用公服无官襕衫、皂衫、深衣皆可,妇人则大袖背子),从东边屋檐爬上房,站在中间,向北召唤死者,然后下来将衣服覆在死者身上,男女哭。

立嫡长子为丧主,如果死者有妻尚在则为丧主,否则以丧主之妻。以族众子弟知礼能干者护丧,并选定司书、司货。

有服之人,未冠者除外,皆去除修饰男子徒跣,将衣服前摆插入带中。诸子三日不食,近亲三餐或两餐不食。

治棺,以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为下。其制房直,头大尾小,仅取容身即可。内外皆用灰漆,内乃用沥青溶泻,厚半寸以上,炼熟秫米灰,铺其底,厚四寸许,加七星版底,四隅各钉大铁环,动则以大索贯而举之。

讣告于亲戚僚友。

执事者以帷幄遮住死者的床,内侍者设床于尸床前,竖放,设席枕,迁尸其上,头朝南,被子盖上。挖坑。

陈袭衣,以桌子陈于堂前东壁下,领朝西,南上。幅巾一,充耳二,用白纩如栆核大,所以塞耳者也。幎目,帛方尺二寸,所以覆面者也。握手,用帛,长尺二寸,广五寸,所以裹手者也。深衣一,大带一,履二,袍袄、汗衫、裤袜、勒帛裹肚之类,随所用之多少。

沐浴饭含,侍者以热水入,主人等全部在帷外面朝北等候。侍者为死者沐发,束髻,擦拭全身,剪指甲。沐浴完的水倒入挖的坑中,掩埋。

袭,侍者设袭床于帷外,铺好席褥,枕头,方好大带、深衣、袍袄、汗衫、袴袜、勒帛、裹肚之类,然后卷起进帷中,放置浴床之西,迁尸其上,去掉病时衣服及复衣,换成新衣,但不加幅巾,未着履。

徙尸床于堂中间,设奠(脯醢、酒),各就位而哭,死者的尊长做在垫席上,其他要坐在藳席上(位子见图)。

饭含:主人脱左袖,并从前边掖入右侧腰间。从右侧用勺子喂米,并放入铜钱,然后到左侧和中间同样加米加钱。然后穿上袖子,复位。

侍者为死者加幅巾、充耳,设幎目,穿鞋,加深衣,结大带,设握手,并以被子盖好。

设灵座,以白绢为魂帛,以绛绢为铭旌,广二尺二寸,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无官则随生时称呼。

此时亲友可以入哭,不过此时丧主并未成服,一般不出见。

从这一夜起,孝子要寝苫枕块——铺藳草,枕土块。期服以下的亲戚也要睡在侧室,当然男女不同房。

小敛:第二日天明,执事将小敛用的衣服用桌子陈列于堂东北壁下。以桌子于阼阶东南设奠馔与盏注,于馔东设盥洗、帨巾。以麻绳括发,裂布或缝绢绕头上,以竹木为簪。在西阶之西设好敛床,床上先铺席子,再盖以被子,然后放好横三条纵一条的用来捆扎被褥的布绞。侍者盥手,举尸,男女共助之,迁于敛床,拿去枕头,改垫叠好的衣服,把死者肩、腿、股的空隙用衣服塞满,然后用剩下的衣服盖在尸体上,要左衽,用死扣系住,然后用背子裹起,用布绞扎紧,再盖上被子。主人主妇哭、擗踊。各于别室换服,应斩衰的男子袒开上衣,用麻绳系住散发;齐衰以下有服者袒上衣,用布缠头,或用布巾。妇女以麻绳撮发,插竹木簪。迁尸床于室中。将有香炉烛台的奠案抬至灵前。主人以下哭尽哀。

大殓:翌日天明,执事者设大殓衣衾,设奠。举棺置于堂中稍西。侍者、子孙妇女一起盥手,结绞举尸,置于棺中,将死者生时所落发齿、指甲、趾甲放于棺角。有以衣物塞满空隙。然后将垂于棺外的棉被四边按照先掩足,次掩首,次掩左,次掩右的顺序覆盖。主人主妇哭尽哀,然后妇人退入幕中,主人召匠人加盖下钉。撤去大殓床,同时在灵柩以东设灵床,床上用具一如生时。再设奠如前。奠后,丧主以下各归丧次。丧次,男子在中门外选几个简陋之室,服斩衰者要寝苫枕块,不脱绖带,不与人坐,除非见母亲,否则不到中门。齐衰者寝席,大功以下不与主人同居者,既殡则归居,但要在卧房外住三个月。妇女丧次在中门之内别室或居殡侧,去帷帐衾褥等华丽者,不得无故去男子丧次。

成服:翌日天明(死后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