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上)

来源:朝云辞

摘要: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

,同上但不必告庙。

亲迎:前一日,女家来铺房。当天早晨,男家陈设桌椅。女家在门外设次。天初昏,新郎盛服。主人告于祠堂,醮子(赞者斟酒于案上,新郎再拜受盏,跪祭酒,起身,啐酒)。命之曰:往婴尔相,承我宗事(若非宗子,只能说乘我家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新郎答曰:诺,唯恐不堪,不敢忘命。新郎乘马出,至女家,在次等候。女家告于祠堂(若非宗子之女,则由宗子告于祠堂),然后醮女,父起命之曰: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尔舅姑之命。母送至西阶上,为之整冠敛帔,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诸母、姑、嫂、姊送至于中门之内,为之整裙衫,申之以父母之命曰:既呢听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女家主人迎新郎于门外,揖让以入。新郎执雁,至于厅事,升自西阶,北向跪,置雁于地,主人侍者受之。新郎再拜,主人不用答拜。(若女子的父亲不是宗子,则主人应有宗子来作,父亲立于妻右。)姆(一般是女子的乳母或由老而无夫老而无子的妇女担任)奉女出中门,新郎向她作揖,然后由西阶降,主人不降。于是新郎出,新娘从之,新郎举起轿帘,姆辞让,女登车。(在仪礼中是登车,新郎要为新娘惠绥,那是非常浪漫的一刻,在汉代乐府中每为妇人思念。)新郎乘马先于新娘的车回家。立于厅事,待新娘下车,揖之,引导入门。新娘从者布新郎的席于东方,新郎从者布新娘的席于西方,新郎在新娘从者的侍奉下盥手,新娘在新郎从者的侍奉下盥手。然后新郎揖新娘,入席,新娘拜,新郎答拜。新郎揖新娘,就坐,新郎在东,新娘在西。从者斟酒设馔,新娘祭酒,举肴,又斟酒。新郎揖新娘,举饮不祭,不用肴,取卺(小瓠一分为二)分置,于新娘面前斟酒,揖新娘,举饮不祭,不用肴。新郎出就他室,姆与妇留房中,撤馔于室外,新郎从者吃完新娘的剩余,新娘从者吃完新郎的剩余。然后新郎复入,脱去盛服,从者把蜡烛拿出。

●主人礼宾:在新人行礼的同时,男家主人招待客人。男宾在外厅,女宾在中堂。

妇见舅姑:第二日清晨,媳妇盛服,公公婆婆坐于堂上,公在东,婆在西。媳妇先进于东阶下北面拜公公,然后奠执币于桌上,再降下,拜。然后至西阶下拜婆婆,并升阶奠执币,然后降阶下,拜。然后公婆礼妇,如同父母醮女一样。然后媳妇见尊长,尊于公婆者则如见公婆之礼,但无执,小姑小郎则相拜。如果是嫡长子之妇,则要妇家盛馔酒浆,为公婆进酒侍食。然后公婆礼妇,礼毕,公婆降自西阶,媳妇降自阼阶——这一各细节象征着媳妇成为这个家庭的新主妇了。

庙见:婚后第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确切说,这时候才算正式成为家中的媳妇。)

婿见妇之父母:庙见第二天,婿见妇父母,并见妇党诸亲,妇家礼婿如常仪。

当然,世俗的婚礼往往不同。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不庆贺。而从汉代开始,宴会也成了婚礼的一项,甚至连闹房也已经出现。故而,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也许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的仪式了。根据周礼的理想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象征……理想的婚礼中,妇女的衣着是黑色红边的,而世俗婚礼则一概尚红,这一好尚也起自汉代……但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传统的偏好与对世俗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为了重温作为理想的周礼,这里特别提一下其中的服饰:

仪礼士昏礼:

一、纳采、纳吉、纳征、请期:女家主人、男家使者,玄端。

二、亲迎礼:

1、主人(新郎):爵弁、纁裳缁衪。即浅黑色衣,浅红色裳,裳下缘黑边。

2、女(新娘):戴假发,纯衣纁袡,即黑色丝绸深衣,边缘用浅红色。一说,袡为女用蔽膝,但观袆衣,此说不足信。

3、新郎从者、新娘父亲:玄端。

4、新娘从者:玄色丝深衣,有黻纹。披肩,纚、笄。

5、姆,五十多岁妇人,相当今伴娘?宵衣:黑色深衣,一说领子用绡制。纚、笄。

三、次日见舅姑:妇纚、笄,宵衣——这是士妻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