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体系之首服——巾帻类
摘要:扎巾的习俗,最迟不晚于商周,《周礼》《礼记》等书记载男子行冠礼,礼毕之后,根据各人的身份选择首服。士以及上戴冠,庶民戴头巾。《释名 释首饰》:“巾,谨也。(男子)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网兜扣覆于首,发髻则从顶部的圆孔穿出,然后将上下绳带收紧,即可达到束发的目的。平民用网巾之后,一般不必再戴巾帽,有身份的人外出,不必须在网巾上另加冠巾,否则就是失礼。
方巾。明代儒生学士所戴的一种软帽。以乌纱或者黑漆纱制成,可以折叠,展开时四角皆方,故以名之,另有“四角方巾”“四方平定巾”之称。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6/0720/20160720033850857.jpg)
儒巾。儒巾是明代生员所戴的一种方形头巾,巾式前高后低,与平顶方巾稍异。一般制为两层,以黑漆藤丝或粗麻布为里,乌纱为表。
飘飘巾。明代士大夫所戴的一种头巾,巾顶正面为方形,两侧则略呈尖形,如屋顶状,前后各附有一片披帛。举步行走时两片披帛随风飘动,因此得名。
六合巾。明代男子所戴的一种圆顶小帽,制作时先被剖成六瓣,然后缝合成一体,再加以宽阔的沿边。六合分别指天、地、东、西、南、北六个方位,泛指天下,六瓣合缝,寓意天下统一。起先用于士人,后通用于庶民。
![](https://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6/0720/20160720033950308.jpg)
(清朝的瓜皮帽跟六合巾最大的区别在于六合巾比较高,因清朝剃发为辫子,瓜皮帽比较低)
袷帽类。帽子不属于汉服,乃是胡服。直到秦汉,戴帽者以北方少数民族居多,汉族除了给儿童御寒保暖外,通常不戴。许慎《说文解字》:“帽,小儿,蛮夷头衣也。”东汉灵帝引进胡人风俗后,胡帽渐渐传入中原地区。唐代着胡帽达到高峰。但应该认识到的是,胡帽首先是作为少数民族的服饰,汉人流行戴之,并不能改变它胡服的性质。汉服的巾帻中有许多类型也类似于帽,但是仍然以巾相称。帽,并非我汉人先祖创制,对此不予加入汉服首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