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相关商品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原创婚嫁男女汉式婚服良缘上衣下裳情侣套装结婚礼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重回汉唐龙凤呈祥婚嫁男女秦汉婚服新郎新娘中式结婚礼服套装汉服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百搭白色汉服云肩荷花绣花 全款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上遥居】小荷尖 明粉色竖领对襟绿色仿妆荷花马面 【现货】

汉服推荐

汉服的染织工艺——丝织工艺(上)

来源:朝云辞

摘要:汉服的染织工艺——丝织工艺,让汉服变得精致美丽的工艺

汉服的染织工艺——丝织工艺(上)-图片1

帝本纪》记载,晋武帝曾禁止过雕文绮组等过于奢华的织物,并于天和六年九月,裁省掖庭四夷乐和后宫罗绮工人五百多名,可见官府织造工场的规模,还是相当庞大的。《晋书》、《奴券(quan,xuan)》有“常山细缣、赵国之编、许昌之总、房山之绵”的记载。说明晋时的染织生产也是较为普遍的。

南朝染织工艺的管理机构,大体上仍沿袭西晋的制度。设少府,下有平淮令。南朝宋时,因避宋顺帝刘准讳,而改称染署。

南朝时,江南地区染织生产已经普遍发展。齐永明六年(488年),在京师(南京)、南豫州(寿县)、荆州(江陵)、郢(ying)州(武昌西)、司州(信阳)、西豫(安徽和县)、南兖州(扬州)、雍州(襄阳)等地收购大量丝绵绫绢布,从以上事实吗,正可说明这一点。

南朝时,南方的丝织除四川的蜀锦外,荆州和扬州也是丝织产量较大的地区。《宋书》曾记载这两地“丝绵布帛之路,复衣天下”。据《丹阳记》记载:“斗场锦署,平关右迁其百工也。”这说明当时曾有大批的染指工人从北方南迁,因而也促进了南方丝织工艺的发展。

北朝在拓跋魏早期仍依中国的旧制,设少府,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少府改为太府。有司染署,下属京坊、河东(山西永济东南)、信都(河北冀县)三局。中尚方也领有泾州丝局、雍州丝局、定州绸绫局。

拓跋魏还设有“丝绵布绢库”,并由婢女“织绫锦贩卖”以“逐利”。此外还有常用金锦缯絮赐给臣下的记载。

北周有司织下大夫,掌染织生产。

北朝时,除了官营的染织生产外,大官僚也有从事织锦业的。如《北齐书》记毕义云“家有千余机织锦”(按千字或系十字之误)。

《颜氏家训》在评述染织时说,“河北妇人织絍(ren)、组训之事,黼黻、锦绣、罗绣之工,大优于江东也。”可见从染织生产的质量看,河北地区在当时仍然是居全国首位的。

①丝织工艺

三国时期的丝织工艺,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当时蜀国是一个只有蜀、益二郡的小国,经济上急待恢复和发展。诸葛亮从蜀国的总体战略方针出发,把蜀锦生产作为统一战争的主要军费来源。他颁布教令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这时,蜀锦的产量很大。《蜀志》记:“先主平益州,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锦各千匹。”蜀景耀六年(263年)国家拨给大将姜维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以充军资。说明当时丝绸的丝织,特别是蜀锦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国时,成都为我国西南最大的商业中心。山谦之《丹阳记》:“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始有之。”“成都独称妙”的蜀锦远销各地,名传四方。《蜀中广记》记载,魏文帝曹丕面对富丽辉煌的蜀锦赞叹说:“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似”,说明蜀锦的品种繁多,色彩纹样各不相同。

从三国到西晋,四川的织锦业逐渐发展而占全国的领导地位。元代费著《蜀锦谱》中说:“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锦官,江名以濯(zhuo)锦。”晋左思在他的《蜀都赋》中,也曾具体地描写:“圜(yuan)阓(hui)之裹,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反映了当时蜀锦生产的盛况。

蜀锦的织造技术,很快传到魏、吴等地区及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方。

江南织锦业在三国时还不甚发达,到刘宋以后,刘裕灭姚秦,把关中锦工迁至江南,成立锦署,江南才有了较为发达的织锦业,此后江南广陵(今扬州)、北方定州和四川成都便成为高级织物的三大中心。

六朝时期,关于丝织工艺对外交流和产品外销方面也有如下记载。

据《三国志·魏志·东夷列传》记载,在三国时(238年),日本女王卑弥呼派遣专使来中国,向当时的魏明帝斑布(韧皮纤维织的布)二匹二丈。魏明帝回赠了绛地交龙锦、绛地绉栗罽、茜绛、绀青、绀地勾文锦、细斑罽、白绢等丝、毛纺织品百匹以上。日本使者除将这些珍贵的纺织品带回去以外,还通过参观和了解,把中国当时的提花、印染等纺织技术也带了回去。

据《法显传》记载,东晋时,法显和尚从长安经陆上“丝绸之路”到天竺(今印度)等地取经,然后由海路回国。当他路过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时,看见当地商人使用“晋地白绢扇”,他怀念祖国之情油然而生,“不觉凄然泪下满目”。说明早在四世纪前后,我国的丝绸织物已运销到印度洋中的岛国——斯里兰卡了。

公元六世纪,我国的蚕桑技术传到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现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时,当时的查士丁皇帝就在皇宫里建立起机织工场,由他独享织制和贩卖丝绸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