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同袍者
摘要:所谓同袍者,当明是非、晓黑白;当明礼义、长自规。当正己身、洁所好;当自强自立、不仰贵仗权;当知过能改、不明知故错;当常修典籍、体先民志;当知我族现状、明我邦所求。
所谓同袍者,当明是非、晓黑白。
汉服运动有很大的特殊性,所以会有各式各样的观点,其中不乏相冲突者。这时候,就需要同袍自己仔细鉴别,而不是盲信他人之言。许多人习惯于不亲自思考而寻求他人给自己以答案——这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导致的,也许就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但这决不是教育以及我们受教育的初衷。所谓教育,给我们以知识,给我们以运用知识的能力;所受教育,掌握知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有谣言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能够看破却因为懒而轻信。为了能够鉴别是非善恶,自然需要多读书、多思辨。只有拥有足够知识以及相应运用能力,才能清晰分辨观点正误。引用《汉服运动:一场“新民”的运动》中的一句:随波逐流也是一种奴性的表现,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冷静的思考能力,才是真正的公民精神。
所谓同袍者,当明礼义、长自规。
一些人,披上汉服仅仅是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些人,号称参与汉服运动却仅仅是为了解决终身大事,更有甚者是为了“猎取”女同袍;一些人,参与汉服运动却常口出污言,甚至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这些人均令“汉服同袍”这一称谓蒙羞,甚至影响不明真相者对汉服运动的理解。不求人人均能成为君子,但至少应该人人向善,且时常规约自己行为。《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素质、习惯非一日之功,然若一日之功都不做,则什么都无法获得。
另有一些同袍因为汉服而经常和父母起争执。父辈长于文革时期,虽然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但思维中仍无法完全去除文革的影响,这也是十分正常之事。某当年也和父母争过,但仅限一次,以后再不直接和父母就此事而论,转而缓慢影响。这个影响过程视各人而不同,但终会起作用。在此劝各位年岁尚低的同袍,不要和父母为汉服(尤其是买汉服)之事争执,一则不孝,二则影响其他人对汉服复兴者的看法——认为其中均是一些任性的孩子。完全可以把汉服当作学习的奖励(例如考上985则父母奖一套);或者等未来工作了或是有办法自己赚钱了,那时候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决定你该如何花自己赚到的钱——父母的钱始终是父母赚来的,给你花并不是义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要放在前列。
所谓同袍者,当正己身、洁所好。
有些人自称同袍,却经常散播一些错误言论,试图将汉服运动带向歧途使之背离初衷;有些人自称同袍,却行邪诡之事,好朋党权术。第一种,有陈朕冰之流——自称皇帝哥哥,意淫自己为汉服运动第一人,试图将汉服运动实际目的剥离而只留下服装;第二种,不知存在与否,但提出以图警。如陈朕冰者,本为跳梁小丑,却因其善于包装炒作,现已忽悠许多人为其投资,隐然将成气候。同袍如若再不提高自身才德修养,明显别于此类人等,汉服运动危矣。
所谓同袍者,当自强自立、不仰贵仗权。
经常有见说“汉服运动如果能有xxx关注,推动一下就好了”之类的论调。更好笑的是往往会有一大批簇拥者。汉服运动的初衷是什么?泛一点说是为了重建华夏;具体一点说是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民族虚无主义”的环境下找回汉民族的信仰、风尚、自尊自信,让汉民族重新团结起来。
何谓自尊自信?便是相信自己,相信依靠自己或许许多多同志之士(众同袍)的努力可以做到一些事情。绝不是摇尾乞怜,渴望权贵施舍给我们什么东西。
再用且发展《汉服运动:一场“新民”的运动》中的观点:汉服运动是民间力量的觉醒,民间不再寄空想于幻世、托希望于精英,草根的话语不可遏阻地上升为强势和主流,民间真正开始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我们不祈求任何人。华夏文化复兴的前景,要靠我们自己坚持不懈地亲手去创造。也正因为我们精神的独立,我们才有资格和政府、和精英、和社会各界展开平等、善意、冷静、耐心和充分的沟通,建设性的合作甚至妥协,展开充分的文化博弈。汉服运动是民间力量生长,民间智慧觉醒的过程。汉服复兴者不应一味把华夏文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精英身上,祈求精英的理解,渴盼精英的支持——祈求“高贵的人们”能复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奴性。精英支持,要复兴。精英不支持,也要复兴。汉服运动源自觉醒了的民间,正在强势崛起的民间,汉服撑起的,是华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正在掌握了自己和民族命运的精神一新的国民。
所谓同袍者,当知过能改、不明知故错。
人与人的交流中免不了出现分歧,有时会是一个人的观点错误而另外一个人的观点正确。而汉服运动因为涉及许多和现主流观念冲突、教育不涉及或是模糊不清之处,更容易出现类似的状况。所谓“共识”便是汉服运动进行这些年,同袍们普遍认同的观念。一些同袍在讨论中被人指出错误,却恼羞成怒——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惜出言不逊甚至辱骂他人——这便是“知过不改”;一些同袍在讨论中清楚自己所用例子违背共识且没有足够证据,却依旧我行我素,这便是所谓“明知故错”。有时,放下一些变质的自尊其实能获得更大的尊严。
所谓同袍者,当常修典籍、体先民志。
如果说汉服运动有口号,那么非“始于衣冠,达于博远”莫属。基本上每个同袍都听说过这句话,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将它付诸行动。诗词歌赋、时文史书、人文伦理、哲学知论、阴阳思辨、针砭药医、武学武道、工巧匠艺……先民留下丰富的遗产,而现在的人们又继承了几分?是的,一个人不可能全都学会,这毋庸置疑。但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了什么,是否主动学习了什么。许多人都停留在服装上,而没有进一步去学习文化的其他方面,这背离汉服运动的初衷。还有些人称自己除服装外学了其他的,仔细一问却发现他所谓的“其他”仅仅是小学初中语文课上学到的那一点东西……
至于先民的风骨,现今人们承袭得更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在这个怨天尤人、满腹牢骚的时代,多少人记得这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这个相互倾轧、娱人为乐的社会,几人能发己之能而非数人之误;“君子慎其独也”,在这个装模作样、表里不一的世界,何处再觅圣贤君子……
要始终牢记:汉服是表,文化是里,表里不可偏废。
所谓同袍者,当知我族现状、明我邦所求。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汉服运动的真正诉求,是要让华夏重立于世界之巅。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立了繁盛的国家,我们没理由妄自菲薄甚至仅满足于拾人牙慧。汉族在中国不是五十六分之一,而是十分之九。如果汉族不能代表中国,那么请问谁来代表?十分之九不带头引领发展,难道要十分之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