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基于亚文化视角的青年“汉服文化”透视

来源:朝云辞

摘要:我国青年“汉服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十多年当中,汉服运动在各地青年当中蓬勃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诉求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形态。以广州为例的实证调查发现,“汉服文化”爱好者中“80后”、“90后”已经构成了绝对...

一)应当平等地保护各民族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权利与诉求要科学地分析汉服运动中青年群体的不同诉求,要求与各少数民族一样同等享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合法、合情、合理的诉求,这也是青年正当的公民权利,对于各民族青年的合理诉求要予以一视同仁的保护,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媒体传播等方式创造条件帮助汉服社团和汉服爱好者以及各类少数民族服饰青年自组织树立科学、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教育各民族青年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会批判继承的辩证、全面、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内不断强化他们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的学习与认同,使各民族服饰文化爱好者“对于各个族群在‘族群’层面上所保持的特殊‘文化’持有一种‘承认、平等相待甚至欣赏’的态度”,“每个族群对于其他族群的不同文化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相互承认、和谐共存”,[5]使得和谐团结的正能量得以在汉服文化运动及各类民族服饰的青年传承机制过程中得以弘扬和传播;对外应将对民族的情感上升为理性爱国主义,从而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国际传播和软实力提升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正确引导并积极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建设性作用青年社会组织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政府所不具有的优势,它将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内容融入到青年亚文化的范畴之中,丰富了青年亚文化的内容和气质。诸如汉服社、汉服协会之类的青年社会组织所关注和深入的民族传统文化领域呈现出灵活性、探索性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政府因其行政理性及其对于政治风险的规避而导致难以触及的民族文化传承死角。同袍们考证服制、考证历史,并且亲手设计、制作汉服,并形成了诸多严谨、严肃的成果,使得传统文化瑰宝不断得以挖掘出来并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汉服运动对于文化身份的建构实践对于我们尝试以“多元文化主义”视角替代“政治化”视角以分析考察与引导族群关系,从而在群体和个体层面实现政治民族平等具有一定启迪意义[6]。因此,需要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积极重视、强化服务,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在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当前,共青团组织可以在开展青年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与汉服运动中的意见领袖与社团领袖建立互动联系,通过他们了解青年人的主要观点和要求,对于其合理的诉求给予积极回应,这对于积极发挥作用,及时控制可能的消极影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对极端民族主义言行的监控,限制可能的消极影响网络社区中的极端民族主义言论虽然在现实中并未掌握汉服运动的话语权,但往往会影响公众对汉服运动的认知,因此对于这些极端言行的约束实际上也是大多数汉服爱好者的共同愿望,诚如部分汉服社团领袖所说的:极端观点和情绪的人虽然是极少数,但是这些人往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误导性,如果放纵这些人,听之由之,极有可能把我们的方向领向了错误的道路,会毁了汉服运动的未来。因此,应当让他们树立对社团和汉服运动负责的态度,明确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言行。